2021
01/19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林晓微 文/摄
妙祥木雕工作室外摆满了木头,形态各异。室内陈列着各种木雕作品,视觉上已有了某种时间和情感上的沉淀。工作台前,徐祥新正低头琢磨着手里的胡杨根雕。根雕扭曲着,布满螺旋状的纹路,俯首一听,似乎还能听到风沙的呼啸声。看起来,这块根雕携带了久远的记忆。他摆弄了一会儿,停下来,眼睛凝视着前方,若有所思。
徐祥新制作的雕版
镜头切换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夏日的纸山泽雅,太阳毒辣,辣得人睁不开眼,辣得手臂隐隐生痛。知了躲在浓荫里颤抖着,发出阵阵撕裂声。这样的天气于泽雅的纸农来说,却是晒纸的好天气。田野里、山岗上,晒满了“一蒲蒲”金色的屏纸。突然,一阵风疾驰而过。紧接着,慌张的声音被风吹得飘起来:“鬼风来了,放纸鸢了!”顿时,“一蒲蒲”纸掀动起来,似波光晃动,片片屏纸像纸鸢一样腾空而起,盘旋上升,夹杂着落叶沙石,越飘越高,越飘越远,渺如尘埃,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晒纸的情景如此深刻,伴随着一刀一凿,这份乡思乡情被刻入了胡杨根雕。徐祥新将这件根雕作品取名为《纸山季风》。季风,当地人也称“鬼风”,多发生于夏秋交替之际。泽雅地处山区,疾风来时匆匆,去时无踪,一番胡搅蛮缠,顺便捎走乡民晒的稻谷或屏纸。乡民急得干跺脚,只能眼睁睁地由它胡闹。
徐祥新的老家就在纸山泽雅垟坑村。回忆起故乡的往事,他略显兴奋,淡淡的笑意从小麦色的脸上荡漾开来。一头黑发微卷、松散,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茂盛。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已经在雕刻的路上摸爬滚打三十多年。
《纸山季风》
小时候,徐祥新在画画方面就颇有天赋,画什么都活灵活现。那时,农村的孩子经常是天还没亮,就被父母喊起来,先去割一把猪草,再去上学,放学后先去山上斫柴,然后回家写作业。四季更迭,田野里的花草树木,在徐祥新手里不仅是劳动的内容,也是入画的素材。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干农活,一边帮爷爷徐德洪经营的纸马铺从事纸马雕版印刷售卖。这种以纸印神佛像的纸马铺,历史颇为久远,始见于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袞叠成楼阁之状”。
“纸马”是唐代印刻佛像、佛经版画艺术发展的继续。赵翼《陔余从考》有记载:“后世刻版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纸马。或谓昔时画神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为乘骑之用,故称纸马。”这种古老的祭祀用纸在泽雅一带,常用于祈财、迎福、禳灾等祭祀活动。早期泽雅的纸马是以本地人制造的屏纸作为载体来印刷神佛像的,后来“雪花纸”进入市场替代了屏纸。
年少的时光在徐祥新的叙述里一幕幕苏醒。那时,乡村的夜总是休息得早。垟坑村四下里,一片寂静。村头电线杆上吊一孤灯,正打着盹儿。屋内,灯光昏黄,拖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少年徐祥新手持棕刷,将掭墨后的棕刷在雕版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均匀地刷墨。雕版上那些凸出的点、圆、线蘸足了墨汁,泛着黝黑的光。一叠叠裁成条状的雪花纸已在边上等候多时。爷爷扶了扶老花镜,俯身将雪花纸平铺在雕版上,再另用棕刷按擦。纸与雕版在一阵短暂的亲密接触后,雕版将神的私语传递于纸。这一系列操作,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徐祥新年少的心波,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爷爷告诉他,印刷纸马的雕版由藤桥木雕师傅夏卢昆的父亲雕刻。
雕刻中的徐祥新
1985年,徐祥新只身前往瑞安湖岭拜洪寿林为师,学习彩石镶嵌手艺。从此他踏上了孜孜不倦的学艺之路。1988年又师从夏卢昆学习木雕。从简单的谷印、纸印,再到复杂的年糕印、日常家具、嫁妆用品、佛教用具等;从懵懂到初识,从生疏到娴熟,他完全沉浸在雕刻的世界里。由于天资聪明,又颇具绘画底子,他学起来很是得心应手。没过多久,雕刻起来的作品就像模像样了。
五年时光飞逝,徐祥新的技艺也突飞猛进。那时,乐清的黄杨木雕已经出口日本,特别是一些精致的佛像,颇受日本人喜欢。1991年,徐祥新拜别师门,受聘于乐清台新公司。台新公司是台湾人与乐清人合作的黄杨木雕公司,期间他担任车间主任,指导监督工人的日常雕刻工作。1992年8月,他又自己承包了瓯北罗浮艺术雕刻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潮流从城市涌向农村,农民的生活用品,民间佛教用品等也讲究品质了。那时,木雕行业在泽雅一带掀起了一小波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泽雅、西岸、林垟、五凤垟等地从事木雕技艺的的师傅多达百来号人。大多数人开始承接传统花板、佛教用具的雕刻订单业务。
白驹过隙,现在市场经济越趋成熟,小作坊渐渐被大企业所排挤吞并。日常家具嫁妆用品在市面上都能买的到。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雕刻的需求也与时俱变,更多的转向一些佛教用品和艺术品。在泽雅,小打小闹的木雕师傅基本都丢弃了这门手艺,唯有徐祥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
工作之余,他着眼于本土,雕刻了具有泽雅地域特色的木雕艺术作品《古法造纸》《松鼠偷油》等。《古法造纸》匠心独运,将泽雅的传统造纸中的“捞纸”过程形象地呈现出来,并获得“温州非遗代表作品”荣誉称号。2016年,他的多幅作品参展温州市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之后多次参展各种非遗活动受高度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徐祥新被评定为温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动力更是压力,徐祥新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深深的责任和担当。
两年前,泽雅的传统雕刻、屏纸,瑞安的活字印刷术,这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行业,却碰撞出一次让人振奋的火花,这让在清苦中坚守本行的徐祥新又看到了新的方向。
2018年,瓯海、瑞安两地民间人士多次策划、挖掘、整理,将瑞安东源村非遗活字印刷术、泽雅纸马雕版印刷术、泽雅屏纸造纸术“三术”进行元素联姻、实验提升,使泽雅屏纸与古老的印刷技艺完美结合,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屏纸版画的新生。牵头人辗转找到徐祥新,与他商议屏纸雕版的设计方案。徐祥新翻出爷爷徐德洪遗留下来的纸马雕版,小心翼翼地拭去历岁月风尘,58块灰黑色的纸马雕版铺将开来,承担起一次新与旧的历史对接。
屏纸版画的创作原理跟纸马一脉相承,它的创新使泽雅这一张“古纸”获得新的生命,也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泽雅木雕的内涵。2018年,屏纸版画初次展示试销,反响热烈。借助屏纸版画,泽雅屏纸登堂入室,生活用品上升至艺术品,有了收藏价值。
近年来,徐祥新结合纸山地域特色,以“喜庆、吉祥、招财、祈福”为主题创新刻制出十多种雕版并制作屏纸版画。多幅作品被泽雅文化大楼、泽雅屏纸版画展示馆所收集并展示。随着家乡旅游行业的兴起,他的木雕非遗工作室分店进驻了景区泽雅镇唐宅村,他也又构思了跟旅游素材有关的《四连碓》等等多幅新作品。徐祥新有个朴素的愿望,想通过屏纸版画将家乡的风土人情装进一帧帧画,让五湖四海来泽雅旅游的人带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千年纸山文化。
编辑: 陈奕如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