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瓯园  -> 正文

【瓯园】《大瓯小物》序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1年04月07日

  ■金辉

  我是从吴老总口中知道翁德汉的。

  那天,吴老总来电说,翁德汉的散文《九节虾》写得不错,你们认识吗?我回答说未曾相识,可能是年轻人吧,如今文坛新人辈出,我枯坐书斋,孤陋寡闻的,知之甚少。接着,他向我推荐了2020年第10期《散文选刊》上的《九节虾》一文,连连称赞这位他并不认识的年轻人很能写文章。吴老总是我的老领导,他的全名叫吴军,退休前曾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温州市文联主席,又是位笔耕不缀、新作叠出的老词人,报社的老同事至今仍亲切地称他为吴老总。他与我交往甚密,1980年春天《浙南日报》(《温州日报》前身)筹备复刊时,他是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是他把我招收进报社当记者的。我们曾经一起挑灯夜战,没日没夜地办报纸,还一起坐船下乡采访写稿,为温州改革开放鼓与呼。他的身传言教曾经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日月星辰中他与我成了忘年之交。今年95岁的他,仍坚持读书写诗填词,一旦有新作写成,不论是文章还是诗词,总是在电话里一字一句地念给我听,并且依然是声情并茂,激情不减。我在电话的这一头,深切地感受到,他在电话那头手持稿件,手舞足蹈时的热情。那天,赞扬了翁德汉的散文之后,他又很快给我发来读翁德汉《九节虾》的词《思佳客·致德汉》:

走笔行文皆写虾,

鲜明生动是行家。

对虾盘内期输氧,

九节贞操懂者夸。

君与子,共玩虾,

家和事顺乐无涯。

塘河临近予居住,

餐桌经常有海虾。

  温州民间俗话说:“嫩为娒娒,老亦娒娒。”吴老总的这份热情,如同一位老顽童,纯真无邪,是那么的可爱可敬。其实,这何止是一位老顽童的一颗透明的童心,那可是提携后人的一番真诚啊。之后,在林新荣的帮助下,我在网络上找到了翁德汉,并将吴老总的点赞转告给了他。他说:“谢谢吴老这么用心,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我认识吴老,但他不认识我哦。”他表示余生将继续奔波在文字上,不负先生之词。从此我们便有了微信交往,但一直未曾晤面,算是见字如晤吧。

  近日,翁德汉发来微信,说今年瓯海区社科联要出一套丛书,其中有他的《大瓯小物》,问我能不能为之作序。我诚惶诚恐,犹豫了半天,不敢轻易答应。过了几天,他把书稿快递给了我。打开一看,读了几篇,确实吸引了我。

  恰如书名“大瓯小物”所昭示那样,书中描写的全都是温州乡土的风情,乡土的人物,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情。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那鲜,那味”,说的是家乡贝壳海鲜的故事;第二辑“那事,那物”,记录的是身边的琐碎小事;第三辑“那水,那人”,挖掘的是瓯海潮踪的人与事。如果说,上上下下,纵纵横横,构成了世界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那么翁德汉文章中的“那鲜,那味”“那事,那物”“那水,那人”,就把温州这个地方的物产、风情和历史人物囊括了其中。也许有人会说,一本书岂能容得下如此大千世界?是的,没错。但是,其妙就妙在这里,没有宏大的叙述,描写的全是“小物”,以小切入,以小见大,以一滴小小的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就是《大瓯小物》的发光点,也就是我要称道的地方。

  在第一辑“那鲜,那味”里,我读到了弯弯有节小虾的活崩乱跳、形同钉子钉螺的安宁平静、恰似瓜子的海瓜子的鲜美、外壳铁青蝤蠓的强悍霸道和去了硬壳后软兮兮的牡蛎等等,其中也有吴老总称道的《九节虾》。海鲜对于我们温州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开门之事”。我曾经纳闷,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鲞铺》中:“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即俗称的开门七件事,不知为何没有海鲜。在我看来,柴米、油盐、酱醋都与海鲜息息相关,都与海鲜融为一体。是不是居住在临安(杭州)的吴自牧没有温州人那般口福,未能品尝到海鲜其味之鲜美。正因如此,温州人喜爱海鲜,不可一日无此君,那是不是温州人的聪明灵活是由海鲜造就和滋补的?

  其实,温州海鲜的体型不大,都是小小的,一条两斤来重的黄鱼便称为“大黄鱼”了。翁德汉描写的也就是这些小东西,如同他自己说的是些“小物”。可是我在他的书中却发现这些“小物”,能折射出世界之大,反映出温州人的情怀和境界。比如《三头蝤蠓》一文,说在大西北兰州的温州人,当品尝了家乡带来的蝤蠓后,心花怒放,长长地舒缓了一口气说:“这下子总能缓一段时间了。”不就是吃了几只巴掌大小的蝤蠓吗,怎么能像是如释重负,做了一件天大的事似的呢。可见,在翁德汉笔下的家乡“小物”,竟成了远在千里之外温州游子释放内心压力的灵丹妙药。有人说,舌尖上的“小物”就是乡愁!是的,乡愁可以凭借一盘“小物”解开,因为这是来自老家的宝物,可感可触可品。可见,思乡的情感对于任何人都不是小事,是很能折磨人的大事,而这是由“小物”海鲜引发的。

  生活的经验也常常告诉我们,越是“小物”,有时其内在的含意越是丰富硕大。像第二辑“那事,那物”中的《钥匙》《馒头》等都是家庭琐事,却反映了家人与家人的暖暖的爱意,构成了人世间的感人大爱。这与世界除却宽广还有深邃同样的道理,大与小,远与近,也是如此。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之大固然可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各异的风情中有所感悟。我们追逐的远方或许也只是咫尺之遥,但远方与咫尺又是如此难分。世界之大给我们的启迪,取决于心灵的高度与思想的深度。读翁德汉的文章,似乎多少有此感觉。他以细心的观察和敏感的笔触,搭建了自己的世界,用心中之大,捉捕小的可爱,找到了世界之大,而且又是通透可信的。

  说实在的,我读《大瓯小物》,最感兴趣的还是第三辑“那水,那人”,其中有我未曾所闻的历史人物。瓯海区从行政建制来说,历史并不悠久,可是瓯海古时属瓯地,因《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而得名。早在四五千年前,瓯海先民就在沿海高地上留下了开拓的足迹。他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历尽艰辛,创造独特的文化,逐渐将荒芜的海域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翁德汉工作生活在瓯海,这里的山水与他颇有缘份,他对这块土地很有感情,而这是因为他的情怀所致。我们常会对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产生莫名的感动,而那些微不足道的感动组成了我们内心的情怀。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情怀比之他的学问更重要。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有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性情,那是一种情怀。翁德汉以他深邃的人文情怀在瓯海的历史中寻找挖掘历史上的人物,再现了瓯海潮踪。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对“人物”一词的界定是:“必其生平言论行事,皆影响于全社会,一举一动,一笔一舌,而全国之人皆注目焉……其人未出现之前,与既出现之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我在翁德汉的文章中读到了梁启超先生界定的瓯海人物,如元祐进士许景衡、三游仙岩的潘耒,共唱下川村的孙衣言、孙诒让以及王季思、董每戡、戴家祥、戴金星等等。尽管有的并不生于斯长于斯,但他们与瓯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自己的行动添加了瓯海的文化底蕴,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笔一舌,甚至影响了瓯海的山山水水,在身后留下了大写“人”的记载。 他们是温州城市的英雄,他们是瓯海的骄傲,山高水长,令人肃然起敬。翁德汉的挖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世界很大,小物很小。翁德汉的笔下捉捕到的小事之大,确实反映了世界之大,世界之深邃。

  是为序。

编辑: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