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湿地山水成梅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1年05月24日

  ■周胜春 文/摄

  温州人知道三垟湿地有瓯柑、黄菱和鱼儿“三宝”,但鲜有人知湿地还有第四宝,即樟岙杨梅。

  杨梅酸杨梅甜,味道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樟岙梅让酸甜二种味道完美结合在一起,先酸后甜调剂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浓不淡,却又占尽味蕾之极致,调拨从本性到精神层次递进需要之体验。

湿地梅 仙岩绿

大罗山的山与水

  这就是樟岙梅即湿地梅的独特魅力。

  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山水也。两者相融互通把土壤、生态和温度搅拌成独特的一方。

  樟岙梅与丁岙梅所在的山均属大罗山,一座山坳分成两面,西南首为樟岙山,东北为丁岙山。

  低伏深沉的樟岙山立在水网密布、群岛耸峙的湿地东侧,上植8500多棵杨梅树。它们装点整座山峰,成为主要的植被和绿荫,因阳光雨露不同,在受山的滋养荫蔽外,还独占湿地水的灵性,使其外在和内在均独具风韵。

  与横跨二区一市浩瀚广袤的大罗山比伟岸,占2%面积的樟岙山只是它的沧海一粟,与耸峙入云巍峨顶天的百岗尖比高度,樟岙山只其9%。

  山岭从北到南依次慢慢下延,有人说像伏下身子颔首的巨型动物,似犀牛饮水,河马匍匐,老虎沉睡……

  这便与水有了天然的依偎。

  当缕缕晨曦在前打头阵,朝阳护后从东海边上慢慢出来,缓缓越过大罗山峰顶,再在朝霞万道中俯射下来,与东北三郎桥瓯江上姗姗而来的晨光汇合,才进行对焦照耀。

  雨露的眷顾,也比丁岙慢了一拍,天上团团乌云,从大罗山东南而来,转化为狂潮激流、清汤灌浇过他山的润湿后,悄悄地来到这里轻洒下来。晨钟暮鼓垂直气候的现象,带来杨梅另一个独有现象,即它成熟期最早,“枫树上红落,杨梅下红上”,即枫叶红时,杨梅也红起来了,从低处红到高处,把漫山红遍。此时,正值芒种,“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有芒谷类农作物耕种时,正是杨梅采摘的时节,其他时令水果都还在努力开花长果,其他地方的梅还没转红。这自是与水的恰当滋养润泽密不可分。

  大罗山东高西低的走势,相当一部分山水流进了樟岙河。樟岙河一汪清水是湿地十多平方公里40%的水流之中几滴,它两头横贯山脉,平静开阔,水面紧紧萦绕包裹着山峰,“我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在相得益彰里,在水波不兴中,轻流暗涌地承担起了本职。

  湿地148条河之一的它成为大罗山的接水盆和净水瓶,在晴光潋滟里,青山隐隐水迢迢中,接受了大罗山净水的日夜大方赠与。

  河水在努力地攀爬,它是可上可下润物无声的,是洗尽铅华俗尘无污的,墨痕也没沾上一星半点,尽竭所能给予与山上下来下渗的雨水进行接洽,给出山和梅一个通透的躯体,晶莹剔透,百骸九窃不留有盲区。

  由内而外给予补充,使这片土地的温度、湿度得以维持适中,制造出更为独特和优良的品种。

  近几年来,气候的变化,把它的成熟期也在悄然往后推延。

  既没有沾亲带故已经功成名就的丁岙,借道升天而出人头地,沽名钓誉;也没紧抱已名利双收湿地的大腿,借此平步青云,改换门庭。樟岙梅低调内敛,安然生长收成,顾自偏安一隅,孤芳自傲。

  当地人说,樟岙梅开始种植与茶山在同一时期,也达百年之上。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樟岙杨梅种植稀少,祖上留下的杨梅树用两个手指就可以数得过来。

  物以稀为贵,樟岙梅当时价格不菲,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其珍贵:“杨梅白,叫人客;杨梅红,耳朵聋;杨梅乌紫,人吓半死。”有种植杨梅地方的人,每年杨梅成熟时,有请亲戚朋友过来吃梅作客的传统,话中形象地讥讽村民在杨梅从长出果实到成熟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焦虑心态的不同。碍于杨梅太少完不成人情世故,在它的慢慢到来之际,呈波浪上伏线,最终到害怕的顶点。

  改革开放一缕春风,催生了它们久埋地下发达强韧韬光养晦的根系,很快就布上了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枝,它们挺着一人多高的身枝,四周扩张蓬勃生长。

  因地制宜和坚持原生态的管理,确保了杨梅的年年丰产,每年都是丰收的“大年”,不知不觉中歉收的“小年”之说在岁月中消弭。

  樟岙人从此不再装“聋”怕“吓”,节日到来之,不问亲疏远近,“来的都是客”,都是大摆宴席,招待四方,“吃不了”,还要“兜着走”,宾主尽欢,兴尽而回。

  樟岙山没有石子路,也没有游步道,村民们采摘杨梅都是从一代代人走出来的黄泥路上山。拂晓时分,他们就呼儿唤女,挑着筐,扛着箩,喜气洋洋地上山,一刹时使偏静地山村、山野沸腾起来……

编辑: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