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潮踪】从古诗文看垟的海陆巨变场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1年07月12日

  ■周胜春 文/摄

  眼前的三垟湿地绿波荡漾,风情万种,让人诗意盎然,文泉思涌。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它,在氤氲着诗情画意文脉绵延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成为城市之肾,城市绿心?三垟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位于温州市城区的东南端,与塘河相交相融。《山海经》说“瓯居海中”,根据郭璞的注解,“瓯”即温州,那“海中”肯定也包括三垟,从地形地貌地势上看属浅海,在波涛汹涌中白茫茫一片汪洋。

  一

  古文还原了三垟海域的地理位置,据南朝刘宋郑辑之《永嘉郡记》载“此山秦时从海中浮来”, 孙诒让考证“此山”即指“罗浮山”,即位于现永嘉县瓯北镇上;“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下句中的“山”即 “ 帆游山”,据孙诒让注“帆游山在今瑞安县北”。清光绪《永嘉县志》:“帆游山,在城南三十里吹台山之支,南接瑞安界大罗山,地昔为海,多舟楫往来之处,山以此名,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即此。”即现在茶山与丽岙之间塘河边的那座小山,由此可以推断出三垟北有罗浮山,西南有帆游山,西北有“居海中”的“瓯”。根据“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即此”,谢灵运在《游赤石进帆海》中写下“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的名句,也定是写到了三垟。“赤石”是指在永嘉与瑞安之间,即温州的东南方向,而三垟与帆游山也仅是茶山之隔,近在咫尺。从“周览倦瀛壖”“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中可以看出,谢灵运从岸上或者河里游到了海里,在无边无际的海上慢慢尽兴,游兴转浓,他应是看到或行经了海上三垟的地段。诗从景来,这诗句中也应是与三垟有关。唐代任温州刺史的张又新也写了《帆游山》:“涨海尝从此地流,千帆飞过碧山头。君看深谷为陵后,翻覆人间未肯休。”三垟浅海潮水曾经涨向了帆游,眼前这一片浩瀚的水面上帆影点点,百舸争流,山海万千。自然造就了三垟的草图或者说是雏形,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块钻石的原石,交由人类进行雕刻,等候它璀璨的光亮。是海免不了有台风、潮水和洪涝灾害,据温州府志、《宋史·五行记》、叶适《水心文集》和民国温州行署档案记载,从唐朝文明元年至民国(684—1949)共发生台风洪涝灾害73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公元1166年宋乾道8月17日,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十村九芜,“水漫温州城柱”,导致数万人丧生。三垟由于受大罗山及其支脉茅竹岭的阻隔,潮水、洪流、台风在此经过时,往往会在海上徊流缓慢,水退淤积,经过千载岁月的积淀冲刷,大海淘沙始到金,使得其地域逐渐脱离海水,出现了“三角洲”,江海泥沙冲积导致形成了沟壑纵横百岛耸峙的湿地。不歇的灾害带来了山海轮换,沧海桑田,沧桑巨变。

  二

  人民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与三垟河系一衣带水的温瑞塘河,东晋就开始了人工开凿,唐会昌年间温州古民在太守韦庸的带领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疏通,经城西南通过帆游与瑞安段河道相接,南宋再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终形成“八十里荷塘”的盛况。宋时三垟也同步进行了开凿和改造,迎来了第一批原住民,他们合族聚居,大规模开沟造田,形成了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带来了绝美风光。这种世代繁衍安居乐业一直持续到明清,历经千百年的人类加工,从海到陆,到河到岛,终于形成了现在的万种风情瑰丽风光。 清朝沈复《浮生六记》中说:“茫茫芦荻,绝少人烟……四面掘沟河,筑堤栽柳绕于外。”这段文字是最早对“三角洲”垦荒历史的描述和记载,虽然不是具体描写三垟,也适用于三垟原始地貌和变迁,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出的神奇。

  三

  它那时的美,其实与现在已经差别不大,美上千年了。“我有山东一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这是明代张璁的《游五美园》,诗中注明了三垟是桔柑的种植地,突出定调了三垟是桃源仙境之地。他是在回忆里记录从茶山五美园游完回来,在夕阳西下之时坐船荡漾在三垟河水之上,此处用了一个“放”字,极言人在小舟之上,任其放任自流,披波前行,来寻找有柑桔的岛屿。舟人一体,身心合一,河面的宽阔,以及河水的平静安宁,惠风和畅,使他心情愉悦,心旷神怡,荣辱皆忘。“轻霞”指夕阳下的霞光很淡很清,也可能是指氲氲在河上的光影迷雾,这也是湿地常有景象,然后在云雾烟霞之中穿越进去,便是与世隔绝的桃源了。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芳洲歌赠袁院判迁》:“北风萧瑟翻江水,江上卢橘始着黄。盛以南州刻丝篚,荐之君王辑瑞堂。割肤始见金作色,掐瓤岂让玉为浆?明时贵德不贵味,珍味何惜遍炎方。映日连云迷浦溆,托根结子洲中央。芳洲主人好事者,采花食实香满野。”此诗歌是写三垟黄屿村明代御医袁迁,写瓯柑装箱、进贡、剥柑、吃柑,同僚分享以及对柑之向往喜爱等过程,描写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让人馋涎。诗中描写到了三垟的风光:北风来了,江上的水波被吹起来了,吹皱了江水,此时柑橘果实颜色刚开始变黄……“浦溆”即指水边,江水中倒映着阳光和云彩,把水波和岛屿装饰得很美,柑橘就种在了水中央的小岛上。可见赵时春是来过三垟的。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荆川先生唐顺之写了《赠袁御医芳洲》“山人不厌少生事,种橘年来满故园”,是指隐居山中避世无为的袁迁,独在种橘上大有作为,在园子里植下柑苗,第二年就果实满园。根据瓯柑只能在温州种植,袁迁家乡是“家本东南海上村”的黄屿村,其晚年告老还乡的经历,应是指他在三垟老家的院子里种植瓯柑,也言柑生长之快。关于它的将来,喜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样的句子,也喜欢“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这样的炎夏,与古诗文中的美艳一脉相承。

编辑: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