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落日西风,踽踽归途中 ——琦君晚年在美国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1年11月25日

2001年10月琦君回乡(图片由作者提供) 

  ■章方松

  缘起于2001年秋天,琦君与丈夫李唐基、儿媳妇陈丽娜,从美国回故乡温州探亲。我当时于瓯海区文联供职,有幸参与接待工作。10天的接触交往,彼此有了较深了解。一天,李唐基先生于我说,台湾三民书局董事长刘振强先生与他是好友。刘先生多次请琦君写一部自传。李先生说琦君和自己年事已高,没有精力撰写自传,希望我能为之书写琦君的文学评论。李先生之重托,高情难却。续后我通读琦君著作,每写一章,邮寄到美国,后来传真给琦君先生与李先生,并请他们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为了撰写《琦君的文学世界》和《李唐基传略》,2001年至2003年期间,我与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琦君夫妇经常书信往来,或电话联络。

  今年是琦君回故乡二十周年。缘由此因,我将表述琦君与丈夫李唐基,晚年在美国生活,以及有关文化活动与文化人交往,文学创作等情况,解读琦君晚年在美国的生活与文学创作成就。

  一

  在我撰写《琦君的文学世界》期间,我们在谈论文学时,李先生会跟我聊起在美国和师友往来,以及美国的生活状况。有兴致时,李先生会讲在美国与中国学人交往的故事。他告知我,在美国与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等经常往来,并将1978年与太空科学家丘宏义夫妇、史学家唐德刚夫妇和夏志清教授合影照片,以及1984年10月,与琦君一起参加唐德刚公子的婚礼喜宴,与主婚人合影照片寄给我。

  2003年4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8:45分,李先生从美国来电,他激动地和我谈起,他于1976年,因工作需要从台湾阳明公司调派美国纽约跨国公司任财务长。初到美国,工作繁重,思想压力大,感到生活寂寞,十分思念远在台湾的琦君。下班途中,看到秋风中枫树,落叶纷纷,触景生情。他于是捡起一片枫叶,寄给琦君,并附以短简:“落日西风,踽踽归途中,见邻舍篱边枫叶,嫣红似江南二月花,拾取一叶寄赠,亦无限故国之思也。”琦君读后,想起“‘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这是一生颠沛患难中的杜甫的悲秋之句。逝水东流,夕阳西下,谁都有无可奈何之感”的深切感叹,曷胜低徊怅惘!于是有了琦君的散文《西风消息》。琦君在《与我同车》里写道:“数十年来,与他甘苦与同,安危相依。他既然‘惠而好我,与我同车’。我焉得不‘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呢?”

  夫妻分居两地,李唐基曾于琦君信中说:“身处异国,才感到家庭的舒适温暖,天堂都无法比拟,……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想到前人有这两句诗:‘一室庄严妻是佛,六时经济米盐茶。’就以此来赠予你。”他在琦君出版《桂花雨》序文写道:“于遥远的怀念中,不禁记起琦君最喜欢的清人两句词:‘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我真宁愿她少写文章,相信琦君一定能体我深意吧!”(宇文正《永远的童话——琦君传》)

  琦君虽然生活在美国,但她对故乡大陆的思念却时刻不忘。她在散文《春酒》里,讲到在美国对故乡八宝酒的美好追忆。她在《水是故乡甜》一文中,说与李唐基从欧洲来美国,李先生讲故乡四川山泉水美味甜,琦君先生讲故乡“三水”的河水、井水、山水的水好,并讲故乡泉水与品茶的美好追忆。

  在美国生活期间,琦君还写她与李唐基在美国生活状况,如《我的另一半》《“三如堂”主人》《与我同车》《西风消息》等。从这些文章里,可以读出这一对乡愁结良缘,真诚山海情的白头偕老恩爱夫妻,在海外肝胆相照、情深意长的生活。

  二

  由此,我想研究与理解琦君在美国的晚年生活,对于研究琦君的晚年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琦君最早到美国,可能是1972年,应美军太平洋总部邀请,以友好访问团身份访问夏威夷,又由美国国务院安排访问美国长达两个月。她在《忘我》一文中,讲到她在美国遇到一位黑人吹鼓手。他以微薄工资,办了一个简陋收容所,辅导迷失归家的儿童,一一送他们回到父母身边。此文选入1977年7月20 日尔雅出版社初版的《细雨灯花落》文集里。可能是琦君于1972年,到美国访问的记录。

  自李唐基于1976年到美国工作后,1977年,琦君留居美国。

  在美国期间,琦君经常往返于台湾。1980年,琦君由美国返回台湾,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1983年,随夫再次留居美国。这年7月上旬,琦君由台湾赴美国途中,应新加坡《联合早报》之邀,在该报总编辑张道舫主持的座谈会上,就文学创作、新旧文学的交融、诗词与散文、体验体重与观察世态、儿童文学及个人写作经验等问题谈了体会。该报于7月12日以整版刊出了谈话记录,题为《人人意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琦君于1996年给朴月的信中,谈到回台湾。可见琦君经常往返于美国与台湾。

  在美国,琦君也经常参加一些华文文学活动。

  1984年,琦君散文集《水是故乡甜》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应邀出席纽约美东区中华妇女联谊会座谈。 1986年1月,琦君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十八届国际笔会,与中国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会面。应邀出席休斯敦中花妇女工商会美国总会演讲《妇女与文学》。应邀出席旧金山国建会美西分会文学组座谈。5月12日,瞿师逝世后,温州日报转载琦君题为《鹧鸪天》怀念文章。5月中旬,瞿师逝世的噩耗传到美国之后,她悲痛万分,连夜操笔写了数万字的题为《卅年点滴念恩师》的悼文,在台湾报刊发表。7月16日,参加在圣法兰里斯旅店举行的华美经济科技发展协会文学组的座谈会,讲题是《散文易写而难工》。这一年取得绿卡,定居美国新泽西州,任旅美华文作家协会理事。

  1987年,应邀出席休斯敦国建会美西分会文艺组座谈。1988年,中篇小说《桔子红了》选载于三月号中文版读者文摘。1989年,应邀返台湾出席文建会与中央日报副刊会办之《文学讨论会》。

  在美国期间,琦君与丈夫李唐基,前后三次回大陆探亲。

  1990年,琦君74岁,与丈夫李唐基回大陆四川酆都探亲,期间因琦君学生沙里引介拜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程思远、中国著名作家冰心,还游览了北京、长江三峡、都江堰、酆都故城等风景名胜。1992年,琦君与李唐基先生回大陆,应邀拜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女士,还专程到浙江省千岛湖,拜谒恩师江南一代词宗夏承焘之墓。

  2001年秋天,85岁高龄的琦君回大陆浙江温州探亲。探亲期间参加琦君故乡瓯海区瞿溪成立琦君文学馆盛典,并先后参观了琦君故乡瞿溪、泽雅庙后,以及温州风景名胜江心屿、雁荡山等地。

  三

  在美国期间,琦君成了“闲妻”。每当李唐基下班回家,琦君跟他聊着看书、看报、看电视的感想。李唐基听得迷迷糊糊说,你在台北时信太长,来此以后话太多。琦君打趣李唐基:“宋代词人说:‘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你这个没嘴的葫芦,比树如何呢?”李唐基笑答:“树无情,才能长青。人有情,乃得白头偕老啊!”(宇文正《永远的童话——琦君传》)

  在美国,写信成了琦君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信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为人为事的品格彰显。从李瑞腾、荘宜文主编的《琦君书信录》(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编印,国立台湾文学馆2007年8月出版),可见琦君的美国生活状况,发现琦君丰富内心世界。比如记录琦君给九歌出版社编辑陈素芳300封信,这些信记录她在美国的文学创作情况,正如她给陈素芳的信中所说:“只有在写作与朋友写信时是快乐的。”

  琦君受到伯母与叶巨雄影响,信仰佛教。她在给林秀兰信中多次谈到念佛的事。琦君说:“疾病磨人,只有自己调整心境。佛家所谓‘业’,并非‘孽’。我每天念佛,心如止水,一切平安,请勿念。”“我近来有点不对劲,头常晕,只是一下子就好了。念观世音菩萨就好了。”

  琦君在给友人信中,多次讲到自己因头晕手抖,严重影响写作而苦恼。但她还是在病痛中,坚持写作。

  1992年10月,琦君给韩秀信中讲到:“我与外子将于本月去北京,然后到上海、杭州、温州(我的故乡),半个世纪了,心情非‘近乡情怯’所能形容,祭扫一下祖坟,也不知能见到哪些乡亲?”可见,琦君总是思念着故乡温州。但不知何因,1992年大陆之行,未到温州。

  四

  倘若将琦君人生分三个生活时空阶段,青少年时代在大陆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青年至中老年在台湾台北等地,人生暮年在美国新泽西州。

  这三个地理空间,成为琦君文学创作的空间地图。从琦君这三个文学创作空间地图,思考琦君的文学创作思维、情感、意味,也颇有意思。

  从琦君的文学创作流程来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主要是散文与小说的创作,所取的题材基本上是因战争动乱,造成了远离大陆而奔走到台湾的一批人,对故乡的向往思念,与亲人离别痛苦的不幸命运。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命运,构成了多难的夫妻生活。琦君在这一时期所写的小说《钱塘江畔》《完整的爱》《琴心》《姐夫》《受落的梦》等,我们就会发现她对爱情与家庭的社会伦理观念,以及当时台湾人对爱情的一些生活观念。从而表现了一位有良知的作家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琦君在这一时期所写的散文有《下雨天,真好》《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髻》《乡思》《西湖忆旧》等,可以读到琦君恋乡思亲的乡愁情感是多么的深沉!这些作品所构成的乡愁文化精神内核。

  七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后期,琦君随李唐基旅居新泽西州后,此时,她的散文写作,注重对故乡的温州、西湖与台湾的思念,乡愁的情感日益浓厚。琦君将她的无限乡愁情感,通过对故乡的风情、物产的描述,表达自己在异国他乡思念故国的情怀,隐涵着人世沉浮的乡愁情思。这一段时期的乡愁,也是琦君与李唐基一起,漂泊在海外,对家人牵挂,对祖国大陆无限思念的心境。这个时期琦君所写的散文《粽子里的乡愁》《春酒》《灯景旧情怀》《水是故乡甜》《三十年点滴忆师恩》《桥头阿公》等,正是表现了她对故国与亲人的无限怀念,也是一种乡愁情感的表现。琦君的著名小说《桔子红了》,也是在新泽西洲写成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期,琦君小说《桔子红了》,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成为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在写作《桔子红了》过程中,琦君与李唐基经常讨论写作的题材与形式的问题。这一部小说写出了琦君无私无畏的想法,写出了隐藏在内心世界的痛苦,以及有关父亲与母亲的身世。这跟李唐基先生对她的鼓励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里面包涵着琦君家世的变迁与人性伦理的奥秘。

  从琦君的文学创作发展的流程中,发现琦君对家庭与社会是有着高度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琦君从1977年旅居美国,1980年回台湾,1983年再旅居美国,直到2004年夏天,88岁的琦君与丈夫李唐基结束客寓美国回台湾定居在台北。在美国生活了先后20多年。在这期间,琦君往返于台湾,以及大陆探亲等活动。

  琦君在美国的生活,并不是因为向往美国的文化与西方文明生活,而因为丈夫的工作与儿子的就业等需要。从而说明她是一位以家庭为核心生活的良妻贤母,并以善美为创作主题的作家。特别是在美国期间,琦君忍受着病痛折磨,从未搁笔,而且勤奋创作,为读者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美国生活,读琦君与师友的信札,善解人意,关爱他人,总是惦记着他人的家庭、身体、创作的状况。可见琦君是一位慈善的老人。

  在美国生活期间,琦君丝毫没有受到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完全是一位以中国文化表述情怀的纯美作家。她无时不在思念着30多年生活的台湾与青少年时代的大陆故乡温州。这也许是她从小受到家庭父母、师友的影响与熏陶,从而体现以儒家文化为思想维护者。她对文学创作的持敬与师友的诚信,正是表明她的文学意境与思想境界。


编辑: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