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紫云英和苜蓿花

来源:瓯海新闻网  翁德汉
2022年05月24日

  ■翁德汉

  村里的留守老人种了一亩稻谷,随着一天天成熟,我都为他着急。老人身体不好,插秧就插了好几天的时间,割稻可是比插秧需要更多力气的。深秋的一天,我下班时路过一看,田里的稻谷当天已经被收割完了。原来附近有收割机出租的,一来就收了一大片,怪不得这老人这么淡定。

  收割机在稻田里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印记,一个冬天都裸露在天空之下。水覆盖过,冰块压制过,春天来了,泥土苏醒了过来。泥土让一些紫色的,远远看去几乎贴着地面的花出来探探路。只要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泥土上,这些花都解放了似的,使出了所有力气。钻出地面的不只有它们,各种草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于是,花们把自己开得更热烈一些,占领了春天的封面。

  这紫色的花,叫紫云英。

  潘桥街道有一大片农田,每次经过都有不同的风景。有一天在等待红灯的时候,不经意地转头看了一眼,一波紫色的闪电闪入了我的眼睛。我知道,那是紫云英在集中发力了,于是找一个地方停了车子,跑回来进去看看。

  在春天,开花是不需要理由的。我家种有一批还未长大的香菇菜,闻到了春天的味道,马上把花蕾挤出来,毫不犹豫地想要去花的世界报到。我一看这苗头不对,就提前将香菇菜收取了。紫云英也一样,才长出几厘米高,迫不及待地开放了,紫色占领了根据地。如果只有一朵,那一点儿也不起眼,除非摘了放到眼睛底下观察。紫云英要开就开一片,大概被老天爷设定了规律,长得高度几乎相同。这一大片,构成了绝对的美,在桃花、茶花、油菜花们霸占的领域里打出自己的位置。

  这世界上,红色的花最多,粉色不少,白色的也有。而紫色稍微少见一些,但却是惊艳的,“紫色代表神秘、热情、浪漫以及端庄幽雅。紫色是介于红色和蓝色的色彩,在光谱中是人类可见光所能看到波长最短的光”。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紫色是最高级别的颜色,比如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紫气东来”这一成语。

  站在这片紫云英的边上,我久久沉醉,不能自拔。据说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的意义是哀伤。紫云英也曾引起我的一阵忧伤,那是我在泽雅山区的一个经历。

  在山区,农民们想方设法开辟水田,种植水稻和一些经济作物。泽雅山区也一样,山水从上面流到下面,梯田一层一层的,甚为壮观。自然,这些梯田里的紫云英开得茂盛,摇曳在山风中自我陶醉。

  春天,也是播种的季节。在山区,我看到一个农民用简易的农用工具在耕田。“突突”声中,紫云英被机器卷到了泥土里,翻出了一层混浊的泥水,从此成了肥料,这也是它的宿命。边上的一些田,已经耕完毕,水覆盖了泥土,等待着种子,紫云英彻底不见。忧伤过后,我突然感觉到这幅春耕图不也是一种美吗?

  这让我想起另一种紫色的花——苜蓿花。尽管紫云英属于蔷薇目,苜蓿草属于豆目,两者完全不一样,但很多人把它们搞混了。据说苜蓿营养价值高,有各种功效,比一切蔬菜都要好。在南方,苜蓿都是野生的,无人吃自然没人特意种植。但是在北方,作为牧草,苜蓿也是有种植的。

  苜蓿花不是我们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它的名称也是一种外来词语。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苜蓿花,说其是从西域的大宛国引入,最初是给马吃的,“苜蓿”两字是大宛语的音译。宋朝的梅尧臣写有《咏苜蓿》,把这事情说得比较清楚:

苜蓿来西或,

蒲萄亦既随。

胡人初未惜,

汉使始能持。

宛马当求日,

离宫旧种时。

黄花今自发,

撩乱牧牛陂。

  如此算起来,苜蓿从客人到主人,已经两千年了。这大宛国在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山脚下,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而当年,苜蓿原产于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等地,如今在我们中国的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和沟谷都有它的身影。

  如果人贫无东西可吃,也会挖苜蓿食用。历史上,有个和吃苜蓿有关的典故和成语。

  五代时期的王定保写有《唐摭言·闽中进士》,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个名字叫薛令之的人在当太子侍从官的时候,生活待遇很差,伤感时写了这么一首诗排遣烦闷:

朝旭上团团,

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

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

羹稀筯易宽。

只可谋朝夕,

那能度岁寒!

  所谓“苜蓿长阑干”,就是苜蓿烧熟后摆在盘中交错的样子。这首诗引出了典故“苜蓿盘”,后来很多诗人引用了,比如宋朝的陈造在《江湖长翁集钞.谢两知县送鹅酒羊面》里写道:“不因同里兼同姓,肯念先生苜蓿盘。”也在宋代,我们温州的诗人薛嵎有一首《廉村族人命赋唐补阙薛公墓》,开头直接讲这个典故:

一自东宫吟苜蓿,

吁嗟直道竟难容。

精忠夙伫危邦虑,

明哲宁高避世踪。

疎傅有心辞汉陛,

甘盘无梦佐商宗。

寥寥千载闻风者,

引领犹能式墓松。

  伟大的诗人陆游也在《书怀·苜蓿堆盘莫笑贫》中感叹:

苜蓿堆盘莫笑贫,

家园瓜瓠渐轮囷。

但令烂熟如蒸鸭,

不著盐醯也自珍。

  苜蓿盘,意思是说盘里都是蔬菜,言明生活清苦。后来慢慢演变,“苜蓿盘”即比喻清贫生活。而我们比较陌生的成语“苜蓿盘空”,也出自这个典故,指的是“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相比之下,苜蓿的历史感厚重多了。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吴   远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