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  -> 正文

西山路的前世今生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2年05月24日

  ■明人

  西山路如今是一条通衢大道,是老城区通往瓯海中心区、铁路温州南站和三溪片的交通要道。要是有人问西山路建于何时,当时为何兴建,建了多长时间?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得上来。

  查询西山路的建造历史,网络上不见一点儿零星资讯。最近写作《传家记》一书,我从父亲对往事的叙述中,终于完整地拼凑成一幅西山路之前世今生的变迁图来。

  1956年春,父亲在城里读了一年初中后辍学,回乡下种田,扛起锄头开始务农。也就是这一年,正好遇上政府修建西山路这个大工程。于是父亲和生产队(合作社)的社员们,轰轰烈烈的,一起参加西山路工程义务劳动。

  我的老家在当时的新桥乡西堡村,跟西山路白泉段隔河相望。修建西山路,为家乡建一条通往城里的公路,当地村民欢欣鼓舞,理所当然地踊跃参加了义务劳动。

陈明铭/摄

  西山路,原来叫西山公路,东起将军桥,西至新桥西岙底。西山路建造之前,是一条乡间土路,依山脚而过,只能供行人走路和拉小板车。解放前,这路段偏僻,居民不多,时有狼狗出没。有这么一个传说:走夜路时,狼狗是不声不响地跟在你的身后,然后两双前爪架在你的双肩上,你若一扭头,它就咬住你的喉咙血管,毙命无疑。有经验的夜行人,遇上这情景时,会双手反扣,抓住狼狗的双腿,使劲用力往前一摔,把狼狗摔死。这当然是传说,狼狗不是那么好摔的,除非你是武松。但山上有狼狗却是真的,我一同村邻居原住西山一山坳莲花芯村,她的姐姐五六岁时,在家门口玩耍,被出没的狼狗叼走,不幸夭折,他们全家后来因此搬到山下。每每想起这事,我就想到祥林嫂讲她儿子阿毛被狼狗叼走的故事。

  西山公路未建前,西向一带村民进城很不方便倒是事实,要么乘坐内河小火轮,有小南门航运码头至娄桥安下、铜岭、瞿溪三条航线,一条航线一天一二个航班,这些航班都要经过新桥。新桥是会昌河的河道枢纽,有民谣唱道:“一条扁担花喇喇,上河乡有名新桥街。”家乡的地理重要位置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有人进城时为了省钱,还舍不得乘船,干脆迈开双腿,大步流星地赶路。那时,自行车稀罕,路上极为少见。

  解放初期,在西山路一带,已有很多老牌工厂,有温州第一个国营企业温州蜡纸厂和西山造纸厂等企业,是温州郊区的主要工业带。只是这些工厂的货物运输,当时依托的不是西山路,而是会昌河的水运优势,企业大多紧靠河边,用货船运送原材料和货物。每个企业临河这边,都有一二个石阶埠头,运输倒也方便。到了1956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在大集体办大事业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西山路的修建自然提上议程。大赶快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西山路就是在这种建设高潮中顺利开工,父亲参与了修建西山路这个民生工程。

  工程分为不同路段,村民们参与不同路段的义务劳动,如新桥村负责白泉段工程,山前村负责暘岙段,净水村负责西山段,每个生产队安排社员轮流参与工地义务劳动。父亲说,每天一早,他要自带畚箕等农具到工地去。他们的任务是培筑路基,就是在山边挖泥土和石子,用畚箕装着,挑到工地,垒起路基,来来回回。他一天不知要挑多少担泥土往路基上填,然后由专业施工队夯实基础,修整路面。社员们义务劳动,午饭都回家吃,吃了再出工。一个社员一般义务劳动几天或一个星期,轮流着来,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觉得这是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

陈明铭/摄

  1956年西山路开工建设,西山路到底何时建成通车呢?父亲说记不起了。我查阅了好多资料,均没查到。《温州市志》交通篇、《温州交通志》《温州地名手册》均无记载。父亲说,他1955年在建国中学(现温州第七中学)读初中时,西山路还是土路,没通公交车,因为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他读书时就寄宿学校,每周到了星期六下午才回家一次。西山路建成通车,最大可能是1956年底。1957年5月,他去遂昌造纸厂上班时,西山路已通车,有了公交,但他没乘公交车去汽车南站,怕早班车赶不上时间。去丽水的早班车是早上6点,他4点多钟就起床出门,由祖父母陪同,徒步10多里路,走到汽车南站乘车。那一年,父亲18岁,第一次出门,到外地工作。

  后经行家指点,我从《温州市志》“市政篇”里查到,西山路属于城市街道,它于1956年建成通车,具体时间没注明。从雪山路到新桥西岙底,全长3392米,宽11米。西山路建成后,开通了4路公交汽车,起点是市区大南门,终点站是新桥旸岙,我家附近新桥站到市区清明桥是三四站,其中西山桥是临时停靠站,每站票价2分,到清明桥算是三站6分钱。70年代末期或是80年代初期,4路公交车增添了双节车厢,好像是市区唯一的双节公交车。无疑,西山路的建成开通,不仅方便了西向群众的出行,更有利于西向工业带企业的发展,到了六七十年代,西山路一带布满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从西山东路开始,依次有船用挂机厂、香料厂、面砖厂、地砖厂、西山造纸厂(后改为漂染厂)、酒厂(原大明造纸厂)、阀门厂、水利机械修理厂、农科所、畜牧药厂、牛奶场、地质队、打字蜡纸厂、草席厂、温州蜡纸厂、地委党校等。其中全国著名的有警钟牌铁笔蜡纸、西山牌面砖,温州人更熟悉的有西山老酒和西山牌面砖、地砖。西山路两旁,自然也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居民楼房。公路竣工后,温州市公路段在西山路西段金沙岭处,建了一个维护工作站,安排专人每天维护公路。那时的公路是沙石路,路面的沙石要不时地往路当中扫拢,公路段的维护工人,就是每天握着梳耙或钉耙,一段一段的归扫路面碎石沙子。

  另据《瓯海交通志》资料记载,途径西山路的温瞿公路(温州至瞿溪)是1960年全线建成通车。我市新闻界老前辈陈秀春先生说,温瞿公路建成通车时,他读小学,学生们参加通车仪式。那天,阳光普照,现场气氛热烈,他们手捧大红花和气球,排列成队,童声高呼:“热烈庆祝,温瞿通车! 热烈庆祝,温瞿通车!”

  《瓯海交通志》记载,西山路于1981年、1982年两次改建,由沙石路改为柏油路面。我记得自90年代以来,西山路又先后经过三次拓宽改造,一次一次拓宽,建成了如今六车道的交通要道。90年代后期柏油路改为水泥路,开挖下水道,动作最大,曾全线封路几个月。因为公路停运,我的同学朱崇娒干起摆渡营生,开着水泥船,从新桥地质桥至将军桥运送乘客,乘客每人收费2元,生意很好。有村人因为这临时运输生意上的事,还闹出人命。因为封路,在温州香料厂上班的邵女士,那段时间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从市区府前街家里出来,到三角城头、过水心田埂,要花费四五十分钟,才走到位于西山路的温州香料厂。

  五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西山路分别命名为西山东路、西山西路、西山南路。据悉,在原温州面砖厂地块的改建中,政府部门正在新建一座工业遗址特色公园,以此留住温州工业的根,纪念西山工业带曾经火红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吴 远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