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  -> 正文

潘玉良:打赢环境“翻身仗”的带头人

来源:瓯海新闻网  记者 张惠妍
2022年07月18日

  石桥村,是泽雅风景区入口的第一个村。国宝四连碓造纸作坊的水碓声声在此唱响千年歌谣,路边小店铁锅里嗞嗞作响的石桥豆腐鲞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这里景虽美,环境却“脏乱差”。今年6月,随着石桥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和停车场等设施的建成,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停下脚步感受乡村的淳朴与宁静。仅仅一年时间,石桥村从“脏乱差”蜕变成美丽乡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潘玉良是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带头人。

研究水源保护地政策

  从“头”做起 当好环境提升的领路人

  石桥村位于泽雅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产业发展受到保护区相关规定限制,村内环境治理也进展缓慢。2021年5月,区财政局泽雅财政所负责人潘玉良被派驻到石桥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上任第一周,潘玉良走遍石桥村的角角落落,村内“脏乱差”景象就摆在眼前,极大影响外来游客对泽雅景区的第一印象。他下定决心要通过项目建设,改善村落面貌。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深入研究水源保护地政策,挖掘石桥村资源,决定从“头”做起:以村口广场环境提升为撬点,植入泽雅纸山文化和石桥豆腐鲞特色品牌文化墙,打造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围绕“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工作思路,创新探索环境整治新模式,全方位提升村口形象。

  为顺利推进项目落地,潘玉良多次找专家、能人请教,逐渐从工程项目的“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在图纸设计、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把关,重点节点反复推敲。比如项目所在地位于河床范围内,潘玉良带着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对接水利部门,聘请专家开展项目防洪分析,确保项目建设万无一失。

  景观游步道的修缮,本是这次环境提升中一个很小的项目,而潘玉良的一个决策,却让全村人交口称赞。潘玉良在群众走访中得知,当地村民常肩挑扁担,踏着这条道路来回扛柴、运菜。降低每阶台阶的高度,可以让村民们生活出行更轻松。于是,他要求村干部重新联系设计单位,将原定的每阶15厘米的台阶降低至12厘米。小小的3厘米,大大降低了村民行走的难度。

与村民探讨石桥发展思路

  发挥专长 搬开政策处理的绊脚石

  石桥村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占地仅3亩,但涉及农户16户,情况较为复杂。面对挑战,潘玉良组织村两委、退休老干部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工作专班,协同合作、多线并进,逐户分析研判、切准问题关键,短短一周,完成了75%农户的政策处理工作。遇到个别农户提出不合理、不合规的要求,潘玉良带领村干部入户,认真倾听民声,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面对项目红线范围外的农户游步道使用权属纠纷,潘玉良一方面积极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接优化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潘玉良(左)开展村庄建设调研

  然而,石桥村的集体经济薄弱,180万元的项目工程款缺口是痛点。潘玉良发挥自身财政财务专业优势,综合分析利弊,做好项目设计方案等各项前期准备,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经过多方争取,该项目成功纳入泽雅镇当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0%的项目工程款获得财政资金保障,同时获得区财政局和泽雅镇政府等单位帮扶资金40万元,有力缓解了村集体的资金压力。

  此外,借力美丽瓯海全域行动,潘玉良积极带领村两委、党员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志愿活动,做到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农村发展的基础是环境,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动摇。”潘玉良表示,一年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政策处理上的难题,只要坚持把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对内景观平台与游步道

  如今,石桥村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新增的文化广场不仅得到本地村民的一致认可,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休憩娱乐的活动空间,提高了乡村人气。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走进石桥,了解石桥,用良好的口碑促进石桥村经济社会发展。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