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徐步虎溪东然檀吊止翁 ——明代名宦吴宝秀和吴凤起父子仙岩留诗

来源:瓯海新闻网  陈文苞
2023年03月03日

  仙岩是瓯越名胜,理学家朱熹曾为之题写“溪山第一”“开天气象”等,它不仅仅是江山秀丽、景色怡人的名胜,还是后世朝拜永嘉理学陈傅良的圣地。历代名宦和诗家至此皆有题咏,或赏山水清嘉,或怀止斋为人,史不绝书。然而父子先后同在仙岩留诗的并不多见,其中就有明代名宦吴宝秀和吴凤起父子。

图为积翠峰下、圣寿禅寺边的止斋祠,仙岩书院曾建于该处。

  吴宝秀(1559—1600),字汝珍,号惺台,平阳县慕贤西乡河前(今龙港市湖前)人,登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授大理评事,后升寺副、寺正。万历二十六年(1598),出知南康知府,爱惜民力,体恤民情,故甚得民心,后因得罪税监李道,以“抗旨匿税”之名被投入诏狱,受尽折磨,其妻陈氏悬梁自尽。后经名僧真可、太监田义以及朝中大臣竭力相救。恰逢白天出现太白星,万历皇帝恐惧天象有变,遂将吴宝秀削职为民,释归故里。晚年的吴宝秀徙居平阳县城市心街,万历二十八年(1600)六月的一天去世,天启年间才得以平反,追赠太仆少卿。在矿监、税监横行肆虐,任情所为的万历年间,吴宝秀以一己之力,勇抗税监而名闻天下,《明史》为之列传。

  吴宝秀系进士出身,诗文俱佳,可惜存世诗歌不多,目前所见仅四首。民国《平阳县志》收录《口占》一诗:“两月匡庐作主人,愧无些德及诸君。攀号劝酒空挥泪,五老峰前锁暮云。”这是吴宝秀被锦衣卫押送入京,南康士民自发送至鄱阳湖口。吴宝秀遥望庐山的五老峰,感慨之下作了此诗,载于但宗皋《南康郡侯陈夫人合传》中。

图中塔下即为虎溪

  清曾唯《东瓯诗存》卷二十六收吴宝秀《京邸述怀》诗二首。其一:“巾车平旦下江州,烟锁长江惨不收。误着清衫频拭泪,囗拖紫绶却添愁。丧家空作二千石,报国惭非第一流。若赦孤臣归故里,愿随牧竖学骑牛。”其二:“试郡匡庐席未温,惊传缇骑捷如奔。捐生冤妇谁还骨?死后孤臣几断魂。池阁飞霜忧国士,江城落月泣王孙。伤弓空有双飞梦,解网凭谁叩九阍?”以上二首是吴宝秀任南康知府不久,得罪税监而被押送入京,入住旅邸时,感怀仕途坎坷,面临生死未卜而彷徨无计,遂作诗抒怀。

  民国《平阳县志》还收录吴宝秀《乌程朱国桢赠诗次韵》一诗:“嗟予试郡日,中涓乃为政。漕卒卷输归,扬帆触枭獍。飞章波下吏,群公未及诤。传闻缇骑来,席藁待严命。保境臣之职,抱关未闻令。谁知风波起,仓卒舟人竞。悲哉闺中妇,上方无路请。抛儿任刚肠,殉夫自天性。天王览谏书,哀怜脱危阱。累累入福堂,朝绅共称庆。霜霁幸未凋,风疾那云劲。内省无愧心,皋陶堪作证。蒙恩得放还,黄冠觅清净。天台雁荡间,灵草能疗病。采之扶衰年,清夜看斗柄。遶膝哺儿曹,稽首歌明圣。无怀漆室忧,批鳞赖众正。转圜纳谠言,再见唐虞盛。君堂司台鼎,盐梅方究竟。伊傅伯仲间,青史相辉映。岁稔更河清,恩波老百姓。”

  这首诗写的是经众人营救,吴宝秀终于逃出生天,朝士称贺。就在他罢职回乡之际,同年好友朱国祯写诗相赠。朱国祯(1558--1632) 字文宇,号平涵,又号叫庵居士、守愚子。乌程南浔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首辅。吴宝秀读了赠诗,遂次韵做了一首诗,以回报好友仗义相救之情。

  近日,笔者在崇祯《仙岩志》中找到吴宝秀《投劾归里便访仙岩》一诗。全诗为:“半肩行李着归鞭,便道仙岩一宿缘。月色夜摇矶喷云,风声晓发洞通玄。浮沉随意留僧榻,去住无心对客眠。自分不才明主弃,遥瞻皇眷尚惓惓。”

  崇祯《仙岩志》系李灿箕修刻。李灿箕,字叔玉,号九漈山人、玉阳子,福建仙游人,以举人入仕,历任承德郎、工部水司监督、六科廊主事等职,明崇祯间任瑞安知县。李灿箕修刻的《仙岩志》计十卷,是仙岩现存最早一部志书。

  从诗意来看,此诗乃吴宝秀罢职归乡途经瑞安,投宿仙岩寺所作,诗人在僧塌上欣赏窗外迷人的仙岩夜景,只见喷云矶(也有叫喷玉矶)上一轮明月升起,散发着清辉。次日清晨出发时,听见了从通玄洞传来的呼呼山风。喷云矶、通玄洞皆是仙岩名胜,吴宝秀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宦海浮沉、虎口逃生的惊险,心意起伏难平。但经此一劫,其心境已大变,面对世道风云,已沉浮随意,去留无心。诗末作者仍认为万历皇帝乃明主,自己能活下来,乃皇恩所赐。其实作者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皇恩浩荡,自己能东山再起,只可惜回到故里后,因体弱多病,次年便去世。他的忠烈引起朝野关注,南康和平阳两地为之建祠,供后人祭祀。

图为仙岩梅雨潭

  无独有偶,在《仙岩志》中还有一首吴凤起《游虎溪谒止翁祠》,全诗如下:“徐步虎溪东,然檀吊止翁。大名曾引裾,轮对每从容。香火烟几寂,松楸翠欲重。与闻参倚说,何处觅芳踪。”

  诗中“虎溪”是仙岩一景,旁有“止翁祠”,祭祀宋代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南宋著名学者。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陈傅良在仙岩创办“仙岩书院”,弘扬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明弘治十一年(1498)江苏江阴人高宾任瑞安知县,仰望陈傅良的才学与人品,筹资建造了止斋祠,后世也称“止翁祠”。

  此诗的作者吴凤起是吴宝秀长子。吴凤起,字汉翔,号来虞,以父荫授刑部照磨,历顺天府通判,迁刑部主事。他为官有乃父之风,也是一块“硬骨头”,在魏忠贤权倾朝野、众臣俯首之时,吴凤起不肯屈从,结果遭弹劾外放。直至魏忠贤伏诛,才得以升刑部员外郎。崇祯二年(1629),山西总兵张鸿功、巡抚耿如杞带兵勤王,因粮草不继而放任士卒四出劫掠。刑部逮捕张鸿功和耿如杞治罪。刑部尚书韩继思经部议,将张鸿功论斩,耿如杞减刑。然而对这样的结果,崇祯帝很不满意,下令将尚书韩继思、右侍郎张慎言、主事高斗枢和员外郎吴凤起四人投入诏狱。后来经众人营救,吴凤起得以罢职放归,有遗著《世笃忠贞集》,都宪易应昌作序,可惜不传于世。

  吴凤起忠贞的品格深受其父吴宝秀的影响,仕途经历也与父亲如出一辙。同样遭权奸陷害而罢职回乡,他沿着父亲的足迹,到仙岩投宿,游览仙岩名胜。他到虎溪,观赏美景,又到止斋祠燃香凭吊,怀想以文章而得名的陈傅良忠心耿直、据理直谏、对答从容的英风。他目睹祠中香火沉寂,而祠外松林青翠,多想参悟先生思想,聆听教诲。可惜先贤已逝,芳踪无觅,只能惆怅而归。

  吴宝秀、吴凤起父子忠义之心,一脉相承。他们都敢于舍命对抗朝中奸佞,浩然正气,千秋扬名,而找到吴氏父子藏在崇祯《仙岩志》中的诗歌,足以为秀美的仙岩山川增色。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