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生活  ->  生活资讯  -> 正文

最新发布:健康风险提示

来源:瓯海发布  
2023年05月05日


5月气温进一步升高,阳光明媚,适合游玩。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本月重点关注以下健康风险点。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新冠感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形势平稳,但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毒株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不同,且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变异株占比增加,因此建议群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公共场合要规范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务必先洗手。密闭室内场所尽量做好通风换气。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症状加重时,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

2

及时接种疫苗。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员、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3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发生暴发疫情。

健康提示

1

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2

加强环境和儿童用品的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室内环境常通风,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

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4

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加强医疗救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


03


食源性疾病

  5-10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罹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夏秋季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致病微生物,毒蘑菇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也时有发生。食源性疾病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提示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2

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3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4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5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

6

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7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及菌类。


04


蚊媒传染病

  气温升高后蚊子活跃,由蚊子传播的疾病风险增加,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登革热、疟疾等。

健康提示

1

防蚊、灭蚊。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

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清理阳台、天台闲置容器中的积水,种养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必要时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

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蜱虫叮咬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接触蜱。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但由于如果携带有某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然后死亡。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长裤,不要穿凉鞋,注意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减少裸露部位。裸露皮肤涂抹驱虫剂。

2

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及时清理宠物身体和毛发上的尘土和寄生虫。宠物在草丛打滚嬉闹后,要检查宠物是否被叮咬,以免携带蜱虫回家。

3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抹或喷洒,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下蜱虫。然后用碘伏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双手。有条件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处理。切记不要用手指来捏住蜱虫,以免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4

在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瓯海发布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