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几兴几废依然在——探访娄桥东岙村白马殿

2023

06/20

来源

分享

  一

  吹台山北麓从西端的桐岭村,一直向东延伸,到金丽温高速公路隧道处,突然向北折,至瓯海大道高架桥再向东,便是平天镬与牛山断连处的沙门凹。这一路延伸的线上,有许多村庄。这些村庄前面是广阔的上河乡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后面是巍峨的吹台山。正是得天独厚的山水、平畴,养育了这里的乡民,祥和而富足,生生不息。

  

  牌匾

  东岙自然村隶属娄桥街道东耕村,地处山脚线的转折处。“转折处”东南环山,西北面垟,这可能就是“东岙”地名的由来。东岙南面山巅上有著名的云顶游乐场。半山腰的南山寺,规模宏大,是遐迩闻名的净宗道场。东面有一个山峰,山坡平缓,树林茂密,远望如一口倒放的大铁锅,这就是“平天镬”。登上平天镬山顶,近能看到温州城的全貌,远能看见浩渺的瓯江。东岙村就在这样一个半封闭的自然环境里,优美而宁静。

  在公路没有开通之前,东岙村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水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娄桥、半塘,至新桥河。另一条是经岩头、东风,至新桥岙垟。旱路外出的方向,与水路大致相同。虽然村庄与温州城区的陆路距离不到十公里,但在步行的时代,出入还是不怎么方便的。相对闭塞的地方,村庄又不大,但有属于本土的信仰文化。这与东瓯的其他地方一样,寺庙、神殿,随处可见。东岙村就有南山寺、实相寺、白马殿等供乡民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文化活动的场所。

  二

  白马殿坐落在东岙村的东头,朝北,背山面垟。现在的白马殿主体结构是1995年修建的,整体有点破旧,香火冷落。殿有五间,是三位神祇的合殿。中间主殿祀白马将军,左面祀张三令公,右面祀陈十四娘娘,其中白马将军是主祀。

  

  漆画

  相传东岙白马殿是温州南门外白马殿分过来的,什么时候的事已经无法确知了。南门外的白马殿,坐落在现在的解放南路,本名英济庙,俗称白马殿。英济庙传说是为了祭祀昭明太子的。当然经过长时间的民间信仰崇拜,这位白马将军早就成为一尊能福佑贫民的神灵了。传说梁昭明太子曾来温州赈济饥民,灾民感其恩德,后来就建起庙宇来纪念。南门外英济庙是不是祭祀昭明太子,没有史料证明,人们半信半疑。可有很多的传说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昭明太子来温州,或许真有此事。

  南门外英济庙有两副对联正说明此事。一副是:此地昭明能驻马,当年圣德永安民。这副对联明白易懂,至今仍是庙宇的门面。另一副保存在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三话·卷上》里,为名士潘宗耀撰,联云:“白马溯光仪,彩仗霓旌,尚振英风昭肸蠁;黄糜谈故事,仁浆义粟,长传闿泽济嗷鸿。”这副对联字面有点深,梁章钜以为“非俗笔”,所以尽管昭明来温州赈灾没有根据,他也把这副对联抄下来。对联的上联大意是写昭明英武的仪表,太子的排场以及绵传不断的风范。下联大意写昭明赈灾的义举,给灾民带来的欢乐以及在民间长传不衰的圣德。

  三

  古时的东岙村,经常闹饥荒。村民往往会到十里之遥的南门外英济庙祈福。步行十里小路,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还是有点远,有点难。于是村里的财主牵头,募捐选地,很快就造好了英济庙。千百年来,庙宇几兴几废,风雨飘摇,如今依然还在村头。庙在精神在,护我苍生,佑我黎民。全国叫英济庙的庙宇有多处,叫白马殿的也很多。温州的这两处真的是祭祀昭明太子吗?昭明太子又是怎样的人呢?

  昭明太子名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自幼聪明过人,德才兼备,深得梁武帝的喜爱和大臣百姓的爱戴。萧统以孝德及仁慈闻名,对文学有独特的爱好与见解。他主持编撰的《文选》(史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的诗文总集,成为后代学习鉴赏诗文的经典著作。萧统二岁被册立为太子,二十六岁时,因“蜡鹅厌祷”事件而被梁武帝疏远,三十一岁时,因病郁郁而终,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萧统来永嘉(现在的温州旧城区)可能是怎么一回事呢?

  梁武帝有个外甥叫王冲(492—567),是他妹妹新安穆公主的儿子。王冲性格和顺娴静,再加上他母亲去世得早,少年“偏孤”,深得梁武帝的喜爱。王冲十八岁担任秘书郎,后来就被派往永嘉任太守。王冲任永嘉太守的具体时间已无法确知,估计在二十六、七岁左右。《陈书·王冲王通袁敬列传》说他“年十八,起家梁秘书郎,寻为永嘉太守”,这个“寻”字,意为不久,在王冲七十六年的生命里,不久理解成六七八年,都是可以的。萧统来永嘉找他表哥的时间,正是他青春年少,“行万里路”的时候。

  萧统来永嘉还有一个原因,应该与永嘉山水有关。一百年前的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写下了许多歌颂永嘉山水的诗篇,这令萧统羡慕不已。萧统编《文选》时,就选了谢灵运三十八首诗。一旦有机会,他会亲眼看一看永嘉风景,再说他性格本来就喜爱山水。所以,这位十五岁在太极殿接受他父亲替他隆重举行“加冠礼”(成人礼)的翩翩少年,这位风仪无比的当朝太子,抽时间去一趟永嘉,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萧统来永嘉时,正是民生凋敝的时期。“民尽流离,邑皆荒毁”,“劫掠蜂起,盗窃群行”,“囹圄随满,夕散朝聚”(胡珠生《温州古代史·东晋南朝时期的温州》引《文苑英华》言)。永嘉府城及周边到处是饥民。萧统看在眼里,深受感触,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曾经给犯人减刑,走街串巷用钱财救助流落街头的人,用自己的长袍做成短衣,赠给受冻的穷人。这次在永嘉看到如此不堪的民瘼,自然说服他的表哥王冲,以官府之力,救济部分饥民。

  太子永嘉救济饥民的德行,尽管史书没有记载,但老百姓感恩戴德,千古不忘。不知过了多少年,永嘉府城南门外,造起了英济庙,纪念这位同情民生疾苦的太子。受恩惠的百姓,来祭祀纪念。还在饱受饥寒的百姓,烧香祈福。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东岙村也造起了英济庙,同样祭祀这位曾经造福温州百姓的“白马将军”。民间信仰中,庙宇里祭祀的历史人物,会演变成能保佑百姓的神灵。时间长了,真实的人物忘记了,但庇佑的功能不会变。白马殿里的白马将军,自然就成了能保佑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神灵。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涂心茹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