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  -> 正文

把香气留住 茶山舜岙村桂花酿出秋意幸福

来源:  记者 张惠妍
2023年10月30日

  入秋风起,吹遍满城桂花香。入药做茶,可赏可玩,桂花用途多多。中秋赏桂的画面从古延续至今,小小一朵桂花和人的关系却在逐渐发生变化。

  经营桂花生意

  茶山街道舜岙村居民委员会,一到中秋前后,完全可以冠名为桂花味的村委会。还未走进其大门,就能够看见空地上大面积的橙色,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晒桂花。村委会坐落在原来的茶山镇第二小学,10多年前学校合并搬离后,留下大片操场,成了村民们晒桂花的绝佳之处。红绿塑胶难寻,大家摘下来的桂花已经铺成了一片橙色的操场,放眼望去宛如海洋。

  这片橙色海洋每天不定时有6、7户人家,晒位先到先得。晚来了一些的村民松庭只能分得近门口的少量空位。他今年72岁,晒桂花已有40多年了,亲眼见证了干桂花销售渠道的变化。“最开始是卖给香精场,没过几年就成了私人来收购,或是卖给南货店,一直到现在。”松庭说。桂花,也从早些年家家户户大赚一笔的生意,成了现在少部分人仍在坚持的劳动。

  收桂花的人少了,产量少了,但干桂花的价格却在下降。“上世纪90年代工资还只有20元一个月的时候,干桂花就能卖到100元一斤。后来价格越来越低,前几天我去批发市场看了,收50元一斤。”舜岙村党支部副书记管金国回忆道。价格下降是因为桂花用得少了。“你看现在除了汤圆上漂几朵,还能在哪里尝到桂花呢?”管金国说。干桂花用作香精的需求骤降,食品添加量少,仅用以增香。如今入户采购的顾客有,但更多的是个人买个3元5元的,抓一小把带回家做做香料。“要是有一个香料厂什么的过来统一收,那就好了。”管金国期盼道。

  销路减少,价格下降,那收桂晒桂还有名堂吗?桂花晒制时间短,最长一天就能晒制成,按一户人家多的能晒近百斤算,一天能有近5000元收入。更何况,桂花的盛开时间也就两三周,更是只有两三天时间可晒制。“黄金”时刻,放弃了可惜。“我们也就是没事情做一做。”正在晒制的村民笑笑说:“要是好赚钱,我儿子女儿都来做这个啦。但是现在让我儿子来一起做,他可能连篓子都拿不动。”

  采收桂花加工

  “主要没人去理,桂花都是老一辈人种,现在年轻人没人喜欢收。”“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很难打下来,所以干脆不要了没打了。”“我们村只有几户在做了。”……在茶山寻找桂花的过程中,几个原先桂花树满满的村落现在都已经少人收,舜岙村是为数不多的还在收晒桂花的村子。历史长久的渊源,民俗里传承下来的勤奋基因,加工时桂花的色香味俱全,让村民们依旧在默默劳动。

  桂花的加工从收桂花开始,不是靠采,而是要“打”。打桂花的头一晚,趁天还亮着,将接桂花的篷布铺好。打桂花当日,需要在太阳出来前到达树下,露水重时桂花才能够下得来。小的树拿3、4米长的竹竿打,大的树爬上去拿短的竹竿敲,累得很。“今天我凌晨一点钟就醒了,走到山上去就要半个小时。”正在晒制的村民说。桂花纷纷扬扬如雨落下,底下接的人们要控制好篷布尽可能多接些。倒到竹篓里背下山,来到空地处堆成桂花小山,开始过筛。左右摇晃竹篓,误入的大叶子、小树枝通通筛去,还不能只筛一遍。铺平晒不是用扫帚,桂花生得轻,需要用手一把把撒、扬,才能保证均匀。一把把扬完近百斤的桂花,也约摸到了太阳正晒的9点钟了。太阳厉害,晒三四个小时就可成,如果不温不火的,得等到下午才能够收拢。“如果一天都晒不完,那桂花就没用啦!”村民解释道,桂花晒制不能过夜,如果当天天气不好,晒起来会发黑,都得扔掉。

  晒干的桂花,村民们带回家除了等待买家外,还会做成桂花松糕、桃糕等美味。而心灵手巧的人们也将鲜桂花带回家,稍经加工制成茶山人独有的桂花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介绍说,鲜桂花摇下后不能洗,直接混入盐,腌出酸涩的苦水,随后拌入糖拌匀静置,随意放置多久,想喝的时候便可以取一把来泡茶了。经盐腌后的桂花去除了涩味,而糖又让桂花的香气变得甜丝丝的。然而提及这些美味是否出售时,村民们又摇了摇头,都是自己做着分分亲友。桂花制成的食品没申请过产品品牌,又涉及包装加工等环节,不如单独出售干桂花来得方便。

  延长桂花产业

  桂花的晒制需要大片的空间,一个小学操场的面积,也只能容纳6、7户人家。村民自家的道坦、阳台根本就晒不下,一到要晒桂花的这两天,便开始四处打听空地。在茶山街道大学城,桂花铺满人行道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此,舜岙村早在10多年前就和相关单位说好,一年中有这么3、4天会在温州大学学子广场空地、外面的人行道区域晒些桂花。“已经4年啦,我都见怪不怪了。”在景观大道橙色海洋,开着电瓶车等红绿灯的大四学生说。温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白延虎日日从这条路走过,对此深有感触。“茶山人将桂花融入了日常生活,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可见温州人对家乡的眷恋。”白延虎表示,依托茶山桂花资源,桂花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延长桂花产业链等途径,吸引市民消遣消费。同时还可以结合茶山的高校涉农研究开展合作,培育特色桂花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桂花产业发展过程中,幸运的是桂花还没有从人们生活中淡去,苗木越种越多。桂花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观赏与实用兼备成为了绿植市场的新宠儿。“现在到处都是桂花,小区公园里很多,没什么稀奇的了。”管金国表示,近些年,村子里还有许多桂花新树种下,基本5年就可以成活,好打理,气味香,寓意好,村民们都乐意去种。

  桂花和一般农产品不一样,承载起了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无数歌咏桂花的诗句,科举考试中的登科被称为“折桂”。放眼当代,不得不提及瓯海作家琦君那篇登上了小学语文课本的《桂花雨》,那是不少孩童对桂花之美的启蒙。在早些年,有学校团队便参照着课本中的“摇桂花”,来到舜岙村开展研学。桂花与人的关系,有没有可能在回顾历史的路上,翻开浩如烟海的书目的那一刹那,又有了新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