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科技赋能 瓯海永嘉“山海协作”再升级

2023

11/27

来源

分享

  日前,全国首条球阀全自动智能装配设备线在永嘉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用,该产线由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数字技术中心孵化企业温州风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这是永嘉-瓯海山海协作在科技赋能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阀门企业传统的人工装配需4-5分钟方可生产一台阀门,相比人工装配约3元/台的计件费用,自动线平摊费用仅为0.1元/台,人工费用降比达到97%,全工时峰值产能人工替代率达到1:30。“此次,我们跟浙大温州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全国第一条球阀装配智能生产流水线,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我们整个永嘉泵阀,乃至于整个温州泵阀产业今后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开了先河。”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洲表示。

  赋瓯海以要素资源、赋永嘉以产业升级。近年来,瓯海与永嘉两地在推动校地产业、科研、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进两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典型样板,为实现两地共同富裕增添动能。

  高能级平台

  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保罗盖帝鞋业是永嘉的传统制鞋龙头企业,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将纳米节能发热材料应用于制鞋成型线中段工艺,用该纳米材料替换传统的电热丝或红外线灯管,并且根据鞋品类进行烘箱定制化设计,使成型线上的烘箱能根据鞋品类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温度,从而多方面降低企业能耗,提升产品质量。

  永嘉传统制鞋企业存在着订单不稳定、生产设备落后、人力成本高、能耗高、运营管理弱等痛点,和华中院合作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提高生产安全系数,且案例经验可适用于各地区的制鞋企业,可复制性强,同类合作目前已在永嘉推进7家。

  除了智能化技术改造,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还发挥智能制造创新技术力量,为忠华永嘉鞋服时尚科技产业园内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方面的咨询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理、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产业园及园内企业在智能化、节能化改造方面的困惑,从而推动产业园智慧管理,园内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主动提需求、诊断出需求“揭榜挂帅”攻坚体系,形成科技创新+配套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式,共建、共赢模式,服务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产业全方面进步。

  “文化+科技”创新融合

  携手共促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

  永嘉工艺美术园是温州首家集中的木雕产业园区和永嘉县首个文化产业基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该园管理层意识到传统文化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传播永嘉和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瓯海区科技局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积极对接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成功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在永嘉工艺美术园建立了瓯海-永嘉山海协作数字文化创意与智能设计中心、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

  该项合作是两地科技部门携手深化科技合作,将科技运用到文化领域,推动“科技+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一次探索。通过数字赋能,帮助永嘉在非遗文化发展方面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山海协作,将瓯海高教的科技优势与永嘉传统文化资源深度链接。合作聚焦数字化非遗文化平台构建、智能创意平台开发、文化创意开发与转化,推进文化传播模式和传统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艺创作相结合的新方法,研发在典型非遗文化工艺研究基础上的相应智能设备。

  为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组建了一支由李重教授、吴群副教授等9名博士为技术带头人,数名硕士研究生为主力军的创新设计团队,为非遗文化开展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人机协同、个性化定制研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推动永嘉以及温州工美IP价值与开放互动的产业链互融共进;并通过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进行技术推介、培训,促进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内容输出。截至目前,17人的博士、硕士团队正在为项目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做着积极贡献,已初步构建数字化非遗文化平台、智能创意平台与人才实训体系。

  永嘉-瓯海山海协作,为科技与文化“搭台唱戏”,把“山”那边的资源、生态等优势与“海”这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两地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实现互动发展,促进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助推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