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岩岗后,峥嵘岁月稠

来源:  陈安生 文/图
2023年12月05日

  犁头垟村貌

  深秋,微风吹来阵阵凉意,带着一颗崇敬的心,我来到了泽雅犁头垟的岩岗后。

  一

  犁头垟是泽雅纸山锦上村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岩岗后位于犁头垟的最高处。原先,这里由一片乱石垒成,名为岩岗,在乱石堆的后面,建着一座地形偏僻的房子,称作岩岗后,房子的原主人名叫王阿鹏。

  1935年12月,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来纸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将中共闽浙临时省委机关迁设于纸山,以纸山为据点,在闽浙边和永、瑞、平地区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3月,红军挺进师主力100多人,经纸山的林垟、潘庄、黄山、南山岭等地,在泽雅村驻扎,然后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及其警备队一起,在纸山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8月,红军挺进师在犁头垟岩岗后等地建立了地下交通站。

  岩岗后及周边村的交通站建立后,刘英和中共浙南特委龙跃、永嘉县委曾绍文等人经常带领游击队员在这一带活动。游击队交通员吴荣膺长驻岩岗后等地,以岩岗后交通站为基点,发动群众在附近村落建立党的组织,宣传革命道理,扩大武装力量。

  我们的小车从泽雅镇政府驻地出发,经瓯湖线,沿龙西公路逶迤前行。公路两侧连绵的山峰像水洗过一样,一片翠绿,阳光被路旁的树叶过滤,绿色的光斑不断地在车窗外旋转着。约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目的地,车子在犁头垟水库边找了一块平地停了下来。

  平地的边上,竖立着一块石碑,碑的底座雕刻着“红色革命史简”几个鲜红的大字,上方是瓯海区红色胜迹分布图。石碑的背面,写着一段文字,介绍了当年岩岗后地下交通站建立的基本情况;石碑前方,一条新建成的石板小路一直延伸到岩岗后的老房子里,这便是当年地下交通站的旧址。

  岩岗后地下交通站遗址

  竹林遮掩下,三间木结构的两层房子,房前一个不是很大的院子,用山石堆砌着一人来高的围墙。沿院子左边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往上,通到房子的后面,可见两个比较隐蔽的山洞,据说是当年游击队存放武器弹药的地方。同时,遇到紧急情况时,游击队员还可以在山洞里躲藏避险。

  70多岁的老党员梅楷弟热情地带路,给我们讲述有关当年发生在岩岗后地下交通站里的故事。

  二

  中共地下党在岩岗后建立交通站后,岩岗后的房主人王阿鹏和他的儿子王永兴、媳妇王包凤都成了地下交通员。王阿鹏是纸山远近闻名的郎中,在交通站里,他们一家除为游击队员提供一些生活需要外,还经常为游击队站岗、放哨、送情报。王阿鹏平时无偿为游击队员看病、送药,常常以自己行医走村串户的有利条件作掩护,暗中为游击队送信,传达信息。

  遗址后的山洞

  梅楷弟说,纸山纸农一直以手工造纸出售纸成品维持生活。1939年夏天,国民党政府垄断市场,降低纸成品价格,在瞿溪成立“永嘉纸类营销处”,停止收购纸成品,致纸山超1万户纸农断绝生计。地下党联络岩岗后、岩门、三马路、大石垟等交通站,发动6000多位纸农与“纸类营销处”交涉,到瞿溪街示威。国民党军警荷枪镇压,纸农在党的领导下,冲进伪警察所,缴获枪支,俘虏军警,迫使对方前来谈判求和,答应纸农要求,重新恢复纸成品的收购。

  1949年4月,浙南党组织积极准备解放温州城,犁头垟和附近的小石垟、岩门村驻扎了500多名准备进军温州城区的游击战士,岩岗后交通站发动、组织群众给部队安排住宿、送粮送菜送给养支援解放大军。5月6日晚,交通站联络员还和三个村的民兵一起随解放温州的浙南游击纵队进城,直至第二天温州和平解放。

  三

  听了老党员的介绍,我迈步走进这座经过岁月侵蚀,已经部分倒塌的老交通站。此时,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仿佛走近我的眼前。

  在老屋院子的石阶上,我轻轻触摸那一道道富有年代感的斑驳痕迹,寻找着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工事,寻觅着岁月的源头,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岩岗后,这是一座极不普通的房子,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有多少先辈怀着强烈的信念和情怀,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梅楷弟说,1991年6月,刘英烈士的后代,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来到岩岗后当年他父亲领导游击战的根据地,看望了老交通员王阿鹏的儿子王永兴和他老伴王包凤,并和王永兴一家拍照留念。

  梅楷弟保存的1991年报纸

  梅楷弟保存着一张1991年7月1日的《瓯海民政报》,报上一则“刘锡荣书记在我县慰问调查”的新闻报道,记叙了1991年6月22日刘锡荣书记带领慰问团到岩岗后慰问的经过:

  王老太太(王永兴的老伴王包凤)很健谈,声音琅琅地跟刘书记讲述着当年一家人给游击队放哨、送信的故事。 “每月定补多少?”刘锡荣问。

  “15元。”

  “能不能想法提高一点,太少哇。”刘书记扭头对县里的同志说。

  县委办公室的一位同志上前问明原因后,马上嘱咐村干部写一份报告,并留下联系人名字,说回去就解决。

  慰问团离开的时候,王老太太送出好远,在慰问团同志一再要求下,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一段看似简单的文字,不仅写出了先烈后辈对山区人民生活的关心,更是记叙了党和人民政府对纸山革命老区人民的无比关怀。

  离开岩岗后时,我站在石板路的尽头,一次又一次回望这座当年作为地下革命交通站的老房子。时光如流水,已将往事卷携而去,但这里发生的那些革命先辈朴实无华和顽强战斗的故事,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