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幸福瓯海2024(5)丨“毕业即就业 就业即熟练” 搭建企校双向奔赴之路

2025-01-07 记者 张灼晖 通讯员 吴丰羽

2025

来源

分享

  编者按:2024年,瓯海政治本色更加突出、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底色更加靓丽、民生成色更加厚实,干出了成效、干出了态势。为了全面客观反映瓯海区城市发展的高光成就、幸福时刻,瓯海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幸福瓯海2024”新媒体专栏,聚焦瓯海各领域的典型经验、亮点成果、工作实绩,全景展示“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中的幸福故事。

  实习见习是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黄金时期,也是企业了解人员是否适合该岗位的最佳观察期。在瓯海区,一场关于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的革新正如火如荼进行。该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实施“3+3+3”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一线贯通机制,为大学生及企业开启了一条双向奔赴之路。

  2024年以来,瓯海区已开发实习见习岗位2105个,吸纳大学生就业10149人。其中,全区56家见习基地留用大学生就业699人,实习见习就业贯通率达92%。该改革入选全省“创改开”试点。

三大模式岗位开发多样化

  2024年6月,陈晓玲、蔡夏红大学毕业后,通过瓯海区组织的大学生实习见习活动,入职到该区企业海派医药实习。三个月实习期满后,她们双双顺利收到了该公司的正式入职通知。“我们也是通过这次机会,让公司看到我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这是一般应聘中不能体现出来的”,陈晓玲说道。2024年,瓯海区创新领军企业示范模式,按照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管理水平等标准,覆盖服装、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药等行业,打造了森马、东经、华联、海派医药等6家领军企业示范实习见习基地。2024年,6家企业暑期共吸引98名学生参加实习见习活动。

  同时,瓯海区还创新产业联盟引领模式,联合一批规模以下的优质小微企业构建产业联盟,以联盟形式与高校签订协议,开展见实习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已有1390家企业加入联盟,2024年已接收见实习学生431名。

  根据见习基地的设施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因素,该区创新基地星级管理模式,评出一至五星的不同星级,实行优胜劣汰、晋级升等,探索星级评定与人资奖励、政策享受倾斜挂钩,提高企业建设见习基地的积极性。

三大平台资源共享高效化

  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是时下许多大学生的选择。在温州大学城学子广场开设的“潮零工”瓯海人社驿站,吸引周边各高校大学生一拨拨地往这里跑。自2024年9月运行以来,已累计发布岗位1315个,服务用工企业74家,服务求职大学生1338人,成功对接岗位669个。

  “潮零工”瓯海人社驿站负责人甘旭梁介绍,驿站与政府部门、高校、园区及企业建立核心运转机制,建立岗位直通车渠道以及“瓯海社群人才信息库”,力求将实践机会“送”到学生校门口。

  在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高效就业服务的同时,瓯海区还注重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成立数字人才学院,围绕中国(温州)数安港,联合浙江安防学院、温大数字研究院等,开展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等合作。已联合开发数据采集、数据服务等7门课程,自动驾驶数据标注、技术开发等8类见实习项目,2024年累计参与实习见习555人。

  建立服装人才学院,瓯海引进温职院入驻瓯海时尚智造小镇共建共创,派专业教师入企指导实践,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将企业项目开发融入教学课程,实现“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已有校企长期合作企业48家,入企实践教师67名,培育实习见习学生719名。

三大载体供需对接精准化

  “使用社保卡关联的‘学社里’就业智慧应用,能一键生成简历、获取荐岗信息,还能匹配培训课程,对求职者非常实用。”周焕是浙江温州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正是在“学社里”的助力下,他顺利入职到一家心仪的科技公司。

  “学社里”是瓯海区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寻岗、提升技能等需求,基于社保卡开发的就业创业服务智慧应用。运行以来,已帮助毕业生收集就业岗位93万个,生成电子简历并智能荐岗18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22.8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等补贴超7000万元。

  同时,瓯海区还编订《瓯海青年实习见习就业服务一本通》,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计算器”服务,建立补贴申领提醒服务,涵盖社保补贴、实习见习补贴、就业补贴等多项政策,推行申报材料跨平台共享,实现“一次提交、长期有效”。2024年,已累计发放各类实习见习就业补贴3875人次1601万元。

  有了“应用载体”及“政策载体”的介入,完成数据收集后,瓯海还建成温州市首个全景分析系统,发挥“中控载体”作用,集成数据可视化、流程自动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等多项功能,一图展现全区整体见习实习情况,实现对实习见习活动的全面监控与精准管理。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