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早餐吃什么?现在的早餐品类丰富,根据个人的爱好灵活搭配:比较传统的豆浆油条,外加一碗热腾腾的粥;面食爱好者们,吃一碗滑溜溜的面条、粉干、锦粉面,胃里暖暖的;早八打工人一个面包、一瓶牛奶,匆匆忙忙进入工作状态;保持身材的粗粮控们,喜欢一根玉米、半个番薯、芋头等等,都是一顿让自己心安的早餐;温州本土的热门早餐榜单NO.1非糯米饭莫属,搭配一碗豆腐脑,元气满满,还非常扛饿。
早餐卖的最多的,还是包子。关于包子,温州话里有实心包、馒头两种。这也一直以来是经典款的南北之争。实心包,顾名思义,就是北方的馍馍或者馒头,类似刀切馒头,里面是没有夹心的。北方没有夹心的包子就叫馒头。我认为瓯语里把没有馅料的叫做实心包实在贴切,老一辈也会戏谑地称之为“楞头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实”,感受到此刻吃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面粉发酵的包。用现代包装用语,就是“配料表简单”,只有面粉、酵母、糖,很符合现今极简主义和返璞归真的时尚。《宋韵温州》一书提到,溯源至宋代,温州人就把带馅的叫馒头,那时候的馅料已经丰富多样——荤的馅有羊肉、猪肉、蟹黄等,素的里面包裹蔬菜,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腌制的雪里蕻,因味酸,被叫作酸馅儿馒头。雪里蕻被温州人称作九头芥。那么咱们现在所说的实心包呢,在宋代却是“炊饼”,即武大郎卖的那个饼。而烧饼在宋代叫胡饼。如此一看,实心包显得更加踏实实在,馒头则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变着法儿地吸引着你去吃。一个馒头的形,幻化出多种口味,讨好那难调的众口。
八零九零心中的馒头,鲜肉大包的地位自然不可撼动。老屋子的巷子口,有一天突然开了一家包子店。那会儿,是这一带唯一的一家包子店。每天早上,从我家门口望去,在街角的拐角,看到半个蒸笼,上面冒着一团团白白的烟雾。还未上学的我,每天家里做好早餐,过着悠闲时光,反而羡慕匆匆赶路的邻居,买一个包子,带着路上吃。街角的那团热气十分吸引我。包子店的老板娘也喜欢和邻居们唠嗑,偶尔下午会聚在我家门口的道坦里。我也从外婆和妈妈的转述中得知,开一家早餐店十分辛苦,老板娘每天收拾完就下午了,然后要很早入睡,凌晨4点采购猪肉,做成肉馅,老板负责手工和面、发酵。他们用前一天剩下的面团,当成发酵团摘进面团,揉搓、分剂子、擀面,用熟练的技法,把肉团子包在饺子皮里头。我最喜欢那馒头里的汤汁,尤其是那一层和肉馅挨着的馒头皮,最为鲜美,不会像肉馅,总是咬到肥肉或筋,也不会像外面的皮,干干的,吃很久都没吃到馅儿。不过馒头中间那个“璇璇”很令人着迷,外婆、妈妈尝试捏了很多次,都没有捏成“璇璇”的形状。
那团白色的人间烟火继续令我向往,终于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一个“铅角子”,让我自己去买馒头。我有些兴奋,但是迟迟没有动身,或许已经开始往店里走了,步子却极其慢。我思索着,买馒头要说什么话。是称呼她“老板娘”还是“阿姨”,需不需要说“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需不需要询问馒头的价格,用多大的音量才不会让一小孩淹没在买早餐的人群中,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知不觉已到了巷子口,那团令人神往的白烟,此刻在我眼前,比我还高出半个头。我就这么等着,等到人稍微少了一些,举起手里的硬币就递给了老板娘,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只说了句“买馒头”。老板娘看见是个孩子,笑得特别灿烂,从蒸笼里拿了一个馒头,装到白色塑料袋里,让我拎着袋子的上面,以免烫到。我如愿拿到了馒头,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购物。老板娘见我依旧站在那儿,就问我:“娒儿,馒头给你啦,你怎么还站在这里啊?你回家吃吧,味道好兮好啊!”我回答道:“我需要两个馒头,我妹妹也要一个!”老板娘哈哈大笑,“你还想到妹妹,真有爱心,不过硬币只够买一个馒头呀!”谈笑间,老板娘抬头向我家那边眺去,打开嗓门喊着刚刚小屁孩的糗事!原来,妈妈、外婆都在门口一直看着我呢!妈妈说,妹妹还不能吃馒头。所以一家子只有我一个人吃馒头,因为我每天看着别人手里馒头,我又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妈妈就让我锻炼锻炼,一个人买馒头去。那晚,我脑海里是价格和换算,虽然对当时的我有点难度,小小的我总不服气想,下次买可不就知道了!从此,邻里的谈资可多了我买馒头的那件事儿。
年少时,总觉得“老实”的实心包不好吃,期待着一大口能咬到馒头那层酱油皮,结果里面还是实心的,总觉得一顿失望。长大了对“老实”也有一些新的感触,也爱朴实无华的实心包。老实其实也挺好!至于馒头,那街角的老店,那团白色的人间烟火气,那段买馒头走过的石板路,那稀松平常的对话,那家人温暖的注视,让馒头的味道更加饱满、有层次。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