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瓯海区泽雅镇,素有“千年纸山”之称,这里群山叠翠、溪流纵横,拥有国家级4A景区,也是中国古法造纸术的“活化石”传承地。近年来,泽雅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创新为笔,通过盘活资源、引入业态、凝聚青年,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共同富裕”的山乡振兴之路。
古村焕新:从“沉睡资源”到“活力资本”
“五一”假期,漫步泽雅北林垟田园综合体,备受期待的GoYeah潮玩越野基地开始试运营。这座集“最高、最美、最长”三大特色于一身的全地形越野基地,以独特的山水风光与硬核越野体验,为长三角户外运动爱好者打造了一处释放激情的“世外桃源”。随着该基地的落地,北林垟片区逐渐形成越野运动、生态观光、康养度假的产业链闭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逾百人。这片曾经的“深山秘境”,正以澎湃的引擎轰鸣声,奏响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
在龙溪畔的“小巨蛋”气膜运动馆内,篮球与羽球击打声此起彼伏。“‘五一’期间场地基本全部预约满了,只剩零星时间段还有空位。”负责人林聪聪开心地说道。这座白色穹顶建筑的前身,曾是垃圾堆积的荒地。泽雅镇创新“政府主导+社会运营”模式,将废弃空间改造为多功能运动场馆,同步引入咖啡吧、文创市集等业态,复合业态吸引着全年龄段人群。
类似的“微改造”实践遍布泽雅,水碓坑村的百年碾米厂变身MOJ咖啡馆,日营收破万元;纸源村的老宅改造成“多肉绿仓”,直播间里绿植热销;外水良村的石头房蜕变为全国甲级民宿“外水良·艺境”,游客在无边泳池边俯瞰云海竹林。据统计,泽雅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公房1200余处,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超600万元,“空心村”变身“网红村”。
大项目则为乡村注入长远动力。总投资10亿元的“龙溪时代”综合体初具雏形,以丽世酒店为核心,融合艺术展览、生态体验等业态;寓言文学村引入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寓言主题艺创空间;宿心·澜语度假区集聚树屋营地、文化工坊,成为“山水+科技+文化”融合试验场。“我们突出‘头部运营商、头部策划师、头部引爆点’理念,串联沿线纸文化振兴龙溪艺术街区项目、水碓坑传统古村落振兴开发项目、锦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等点位,打造长度约20公里的‘纸等你来,共富雅韵’风貌游线。”泽雅镇党委书记叶文才介绍说。
文化破圈:非遗“活”起来,青年“留下来”
在纸源村的古法造纸博物馆,孩子们手持竹帘体验“捞纸”工艺,触摸千年非遗的温度。作为国家级非遗“泽雅屏纸”的传承地,泽雅打造五大研学基地,开发“屏纸版画”“纸山厨娘”等30余条体验线路,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0万人次。
文化IP的深度挖掘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龙溪艺术馆内,清水混凝土建筑与自然光影交融,成为艺术青年的打卡圣地;金临轩美术馆推窗见稻田,名家书画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水碓坑村保留明清古建筑群和造纸遗址,游客可沉浸式感受300年前的乡村风貌。
青年回归为古村注入新活力。水碓坑村通过“老屋流转+业态招商”,吸引安葵民宿、木墨工坊等品牌入驻,形成“月月有市集、周周有活动”的文旅生态。00后创客季炜俊在七瀑涧悬崖边开设“泽逸咖啡馆”,日营业额超3000元,带动山货销售;在青年社区后屋开设“纸山厨娘”新型农家乐,店长潘双双曾在温州市区工作,如今带领着本地员工团队,用美食讲述家乡故事。“看到游客对我们家乡食材的认可,这种满足感是城市工作无法比拟的。”潘双双如是说。这种“乡村引力”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更让年轻人看到了返乡发展的可能性。该村村民林大伯感慨:“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都回来开民宿、搞电商,村里热闹多了!”
生态共富: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泽雅的共富之路,离不开生态底色。通过取缔污染产业、修复龙溪水系,昔日的废旧塑料加工区蜕变为白鹭翩飞的生态溪滩。如今,“十里龙溪”沿线布局露营基地、桨板运动,游客可泛舟碧波,感受“山水入画”的诗意。
产业融合则让“山货”走出深闺。泽雅豆腐鲞、纸山大米、五福猕猴桃等“山系农产品”通过品牌包装、电商直播热销全国;9个“共富工坊”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个,人均年增收3万元。“共享食堂”为留守老人提供平价餐食,行动不便者还可享受送餐上门,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2025年,泽雅“纸等你来·共富雅韵”游线入选浙江省共富风貌游线,串联起龙溪艺术馆、琦君故里等景点,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3亿元。
从“千年纸山”到“青春泽雅”,这里以文化唤醒乡愁,用创新激活资源,让青年扎根乡土。大项项目筑底、微改造焕活、新业态破圈——泽雅不仅书写了山区文旅融合的典范篇章,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未来的泽雅,将继续以纸为媒、以山为卷,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长卷。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