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泽雅镇构建“1镇区+8中心区+31一般村”雁阵格局 千年纸山展新颜,共建共享谱新篇

2025-05-16 陈安生 文/图

2025

来源

分享

  五月的泽雅,山峦叠翠,溪水潺潺。随着《瓯海区泽雅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实施,泽雅镇正构建起“1镇区+8中心区+31一般村”的雁阵格局。这座地处温州大都市区西部的千年纸山,正以全新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

  一个双休假日,我们顺着西岸片的纸山路走进沿线村落,一幅“一村一品、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纸源村研学  

  

古道焕新,激发乡村活力

  

  垟坑村作为纸山路的门户,纸业兴盛时期是生产屏纸最多的村庄,现为浙江省3A级景观村落。其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古道网络。过去,村民们走亲访友、上山劳作、下坊造纸,皆依赖这些古道。随着交通发展以及手工造纸行业的衰落,古道逐渐荒废。昔日村民为便利生产生活与出行,就地取材铺设的台阶小径,如今历经岁月沉淀,演变为兼具人文与自然资源价值的游步道系统。人们在欣赏手工造纸技艺的同时,徒步、健身古道游也成为新时尚,进而带动了纸山旅游业的兴起。行走在山野古道上,既能呼吸清新空气,领略原生态自然风光,又能接受历史积淀与文化的熏陶,让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愉悦。

  为方便游客登山健身,2024年,垟坑村村民筹资70多万元,将村里绵延2公里的“络麻坪”古道重新修缮,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绿色纽带”。今年,村民们又筹资50多万元,将村后连接“风动岩”景点的古道,打造成为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故事的特色步道。村里还规划修建另一条“望来坳”古道,计划将全村的古道串珠成链,形成总长10多公里的环线生态旅游廊道。目前几条修缮好的古道,吸引着一批批前来旅游和徒步的人群。人气渐旺,自然带动了乡村经济,激发了村庄的活力。

垟坑村未来乡村客厅

  秉持“筑好巢不怕引不来金凤凰”的理念,当地还投入600万元打造一座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未来乡村客厅,依托村企合作模式,由甲第(温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为运营,村集体收取每年15万元的租金。企业引入“泽雅数字游民公社”概念,推出将工位搬进大自然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村落成为数字时代的灵感源泉。

  

文旅共荣,打造示范样板

  

  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文化名村、美丽瓯海示范村水碓坑村,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自清朝康熙年间先民迁入繁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里的民居古老且造型别致,布局有序,保存完好,拥有28座明清建筑、1座古宫、2座古桥、2条古道、6所造纸水碓、27座纸槽、39个腌塘。

水碓坑村一角

  村庄以“资产+运用”的模式注入新业态。村民将闲置农房出租给村集体获取租金收益,政府合理利用专项资金,保护并提升闲置农房的质量与风貌,企业入驻修缮后的闲置农房,降低投资运营成本,村集体享受企业反馈的政府投资回报,村民纳入服务网络,提供餐饮、导览等岗位。现已投资2000万元,修缮流转民居17栋,引进安葵民宿、君兰民宿、木墨手工、兰里教育、MOJ咖啡馆、“爱去嬉”剧本杀、hubbeer精酿以及青源苗木等多家不同类型的温州本土知名文旅企业,这些企业轮流举办市集、研学、手作、音乐等活动。去年举办的“双手做工”乡野市集,更是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热门去处。在这里,来自北京、杭州等城市的创意团队与老纸农同台,传统捞纸技艺与现代艺术装置激情碰撞。

  夜幕降临,MOJ咖啡馆,hubbeer精酿的灯光则与古宅灯笼交相辉映,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美。

  

非遗赋能,激活文化基因

  

  纸源村是国家级非遗屏纸制作技艺传承地,这里留存着中国目前最为原始、完整的古法造纸术,被誉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村里的传统造纸展示馆,展示了中国传统造纸发展史、温州及泽雅的造纸历史,通过多媒体形式,详细阐述纸文明传播、泽雅造纸工艺流程等。

  四连碓造纸作坊,是承载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活化石”,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腌塘、水碓、纸槽等造纸工具,串联着各个做纸作坊,游客穿梭其中,能感受古老造纸的氛围。

  村里将空置民房改建打造成“研学一条街”,开发出造纸广场、打铁铺、烘纸坊、纸山厨娘、KAKA青年社区等研学场馆和课程,以非遗传承为依托,将纸山文化串联起来。开设纸山捞纸课程,游客可在纸农指导下学习捞纸技艺;设置屏纸版画课程,让游客亲手制作屏纸版画,体验油墨在纸上勾勒图案的乐趣。

西岸村梯田景色

  研学活动由村集体统一协调,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参与,提供场地、手工教学、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最终按比例分成收入。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纸源村及周边造纸文化研学线路年接待学生团体约1.2万至1.5万人次,研学项目年收入突破80万元。同时,研学活动还促进了土特产销售(如竹纸工艺品、笋干等),部分农户年可增收1—3万元,也吸引了青年返乡就业,提供了研学导游、手工艺传承人等岗位。一个“非遗传承+村民共富”的良性模式在纸源村初步形成。

  

生态产业,点亮共富之路

  

  西岸村开发的“七彩梯田”宛如一首乡村振兴田园诗,温州金瑞生态旅游公司流转700亩梯田打造的农业生态园,不仅让撂荒土地重现生机,更催生出“梦幻花海+农事体验”的新型业态。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参与种植、经营农家乐实现“双薪收入”,同时推动了特色村的建设,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金瑞生态旅游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包括农业种植、旅游服务等领域,吸引部分外出村民回流,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曾经的偏远山村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黄坑村,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村内有64栋明清古建筑,按照《温州黄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详规,村里计划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古村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闲置的村级集体公房,投入资金进行民宿化改造,再经过公开招投标交由市场运作,打造强村民宿,带动周边村民从事餐饮、零售、导游等工作。如此一来,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村集体也能通过旅游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获得收益。

  村村有新景,村村有特色。千年纸山正以共建共享的智慧,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当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泽雅不仅守护着文明的根脉,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