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茄子有着悠久的种植史,它起源于印度,十三世纪,土耳其人将茄子带入了欧洲,当时只是被当作观赏植物种在园子里,最后是意大利人和希腊人先接受茄子,当作食物来使用。北魏《齐民要术》里记载了茄子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成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常见的蔬菜,至唐宋时期遍及全国,从此开始便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元代东传到日本。
茄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等诸多功效。据《本草纲目》载:“茄子味甘,性寒,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茄子是不可多得的时蔬,性质清凉,有助于清热解暑,食用便有独特的食疗作用,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秋季干燥的气候,预防因干燥引起的种种不适。
茄子普通家常,却南北有别,这或许是适者生存的原因。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写道:“北方的茄子和南方的不同,北方的茄子是圆球形,稍扁,从前没见过南方的那种细长的茄子,形状不同且不说,质地也大有差异。”
茄子形状多样,颜色丰富,按果皮颜色,有紫黑色、紫色、淡绿色、白色之分。按果实形态,有圆形(圆茄)、长条形(长茄)之区别,正所谓粗细长短曲直皆有。圆形茄子的果肉比较致密,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含水量少,适合炒和煎;长茄子则果肉细胞排列较疏松,含水量多,较柔嫩,适合油煎和清蒸。
若去菜市场挑选茄子,首先观察表皮光泽:紫茄要选深紫发亮的,绿茄则以亮绿均一为佳,表皮发白或斑驳的表明存放较久。而关键细节在果环:茄子萼片与果实连接处的白色带状环越大,说明茄子越嫩。手感上,新鲜茄子捏起来软硬适中有弹性,过软、无弹性的便是老茄子。此外,果柄和萼片鲜绿带刺的茄子相对新鲜,在同等体积下,较重的茄子,水分会更足、口感更鲜嫩。
过去在乡村,茄子是乡亲们最为喜欢种植的一种家常蔬菜。在乡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菜园里,随时可见茄子的身影。茄子比平常菜蔬枝干高大,枝繁叶茂,褐色的茎杆布满茸茸的绒毛,深绿肥大的叶片带有浪状的锯齿,下面藏着盛开着紫白色、呈喇叭型的小花,一茬一茬地开,煞是好看。茄子善结果,且它从不开虚花,只要开花必定结果,系蔬菜界最厚道诚实者,且从初夏到立秋,结个不停。
茄子一般选择在四月下旬进行种植。种茄子,得先育好苗,上一年留好的种子,适时在预先翻晒好的苗床上落种,每天浇适量的水,促其破土发芽。茄子落种,无须太多讲究,散洒即可。等到苗床上所落种子发芽破土,嫩绿的茄子秧便周周正正地生长出来,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移栽。种茄子一脚半,就是秧与秧之间要差开一脚半的距离,约25公分左右。一脚半之处,茄子如沐春风,不负栽培,长势很快,一天高于一天。在常见蔬菜的田间管理中,茄子最为省心的,只要做好不定期的浇水、施肥、除虫即可。
茄子开花是陆陆续续的,开着落着,就有小茄子渐次长出。起初,小茄子像一个个紫色的橄榄球,挂在茄树下,掩映在硕大的叶间,但也就半个多月的功夫,茄子便长得肥硕起来,此时的茄叶再也遮蔽不住他们了。修长而笔直的茄子,宛如优雅的淑女;圆润而饱满的茄子,则似憨态可掬的顽童,“夏雨早丛底,垂垂紫实圆。”它们就像倒挂金钟一样,一个个油亮亮的,隐藏在密密的茄叶之间,在阳光的照耀下,茄子泛着柔和的紫色光泽,会有一种异样的美。为此,南朝沈约曾诗云“紫茄纷烂漫,绿芋郁参差”,一排排下垂的茄子也为菜园增加了几分浪漫色彩。
我国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之说。立秋是食用茄子的最佳期。茄子采摘很方便,在菜园里,拣大个的扭下,就可随手放在乡亲随手携带的菜篮子里。几只新鲜茄子放在油锅里,大火一炒,茄子食油一相逢,便是一道爽口开胃的时令蔬菜。当然,菜蔬里,要炒吃的话,茄子是最费油的一种菜。
茄子是百搭体质,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炒、烧、蒸,也可油炸、凉拌、做汤,都能烹调出风味不同的各种菜肴。尤其是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不仅能保留茄子的营养成分和美味口感,还能让食客们更好地享受烹饪的乐趣。我想,人们对茄子的喜好,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她的美味了。
清蒸茄子是最为常见的吃法。清蒸自然天成,不事雕琢,属纯粹乡间风味。清蒸适宜选用青茄,洗净茄子,去梗后,对半切开,剖面上划几道斜横。上锅蒸熟后,用筷子将茄子搛起,置大碗或小瓷盆子里,加入蒜泥、盐醋、麻油等,拌匀,一道清蒸茄子便大功告成,此时,茄子也紫色褪尽,软塌稀烂。茄子的细腻肉质和各种调味料的完美融合,简直就是绝配,一口咬下去,虽然简单,但却是味蕾的享受。无论是作为开胃菜还是配菜,它都能为餐桌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和味道。
如今在一些农家乐的食单上,经常会有一道茄子夹肉。茄子夹肉是一道农家传统菜,虽做法费时,但口味好,颇受食客欢迎。可选青皮茄子制作这道菜。将茄子洗干净,间隔一两厘米切厚片,注意不切断,底部仍相连着。肉末中放入酱油、味精、料酒、葱花、姜末、糖、淀粉、水、盐,开始搅拌,要顺着一个方向拌上劲。把拌好的肉馅分别夹入茄片之间,填满,再用细线将茄子轻轻地捆绑起来。起锅放油,烧热后投入葱、姜末煸香,加入清水、酱油、盐、糖,调好味放入做好的茄子夹肉,大火烧开,撇去浮抹,转小火焖约20分钟,再大火收汁,加入味精就可起锅装盘,端上餐桌前去掉细线。于是,食客们看到的是一只只完整的茄子,可动了筷子,方知内有锦绣文章。肉的油脂被茄子吸收,肥而不腻;茄子在肉的加持下,亦是素而不寡,两者各得其所。于是,吃在嘴里,茄子软滑爽口,肉茸细嫩味美,是很不错的下饭菜。
为防冬天只吃大白菜单调乏味,乡亲们会把夏秋吃余的鲜茄子切片,晒成茄子干,冬天炖汤或者炒炖都可以,味道脆实劲道,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茄子干炖鱼炖肉比鲜茄子口感更好,入味还有嚼劲儿。
在我看来,茄子还是乐观生活的道具。除饮食外,茄子有了别的功效。如今,在旅游景区拍集体合照,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总会领喊:一二三——茄子,于是众人便齐声应和“茄子”。据说,喊茄子发音时,人们嘴唇会自然上扬,形成自然微笑表情,无需刻意摆拍即可呈现愉悦面容,从而拍出更美观的照片来。对此,我却一直充满了深深的好奇和质疑——为什么不喊大蒜、萝卜、南瓜,或者别样的菜蔬?难道仅仅是为了定格某种最美的口型吗?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