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瓯之评丨内涵式发展筑“强城”——三论学习贯彻瓯海区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

2025-08-18 瓯海新闻网 《今日瓯海》评论员

2025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就要持续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主线。

  当前,瓯海区域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艰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城市竞争白热化等外部加压不断,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不够顺畅、创新平台能级不够高等深层次矛盾互相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使命共生。我们必须把握历史方位,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瓯海区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更大攻坚决心全力抢抓创新瓯海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城市内涵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辨大势,明方向。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要在科学划定的开发边界内,改变惯性工作逻辑,对工作方法作出重大调整。日前,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分别以决定形式对创新浙江、创新温州作了再动员再部署。按照部署要求,瓯海立足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明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水平建设创新瓯海等目标任务,点上发力,让创新瓯海的建设有迹可循。

  目标已清晰,路径需探索。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找准发展准星,明确建设道路,至为关键。对当下的瓯海而言,城市内涵式发展应从何突破?

  聚焦人与城,让“双向奔赴”更美好。城市发展的刻度,终究要以市民幸福感来丈量,坚持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发展关注点从“城”转向“人”。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瓯海新培育具有省市影响力的名校20所、高水平名师名校长10名,累计打造省现代化学校85所,推动学前教育安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赋能提升;深化“1+9+X”校地合作体系,深入实施中国数安港“211”计划、中国基因药谷“2151”工程和“五大院”成果转化提速行动,面向全球引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推动在瓯高校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成果转化团队,系统打造区域创新体系。

  融合城与业,让产业集群有特色。城市发展的“下半场”,比拼的不再是建筑高度,而是发展热度。着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落实链主企业联合出资挂榜制度,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推动鞋服、眼镜、智能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智能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聚焦生物制造、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清洁氢等新赛道,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让特色现代化产业集群构建跑出加速度。

  统筹稳与进,让创新发展争先行。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瓯海加快推进数场、可信数据空间、隐私保护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DeepSeek创新中心等开发者支持平台,积极探索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强化数据要素综合配置。全力支持科研机构联合打造自主可控大模型、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垂直领域大模型,探索设立人工智能相关机构,深入实施“AI+”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面向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不再只是冰冷数据的增长,而是一部以人民为主角、以创新为抓手、以品质为追求的壮丽史诗。探索瓯海独有的“进化密码”,全力攻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抓手,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定能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让创新活力在瓯海处处澎湃,绘就新时代“创新温州看瓯海”的发展宏图。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