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侠之大者,未必只在江湖,更在市井民生里。温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陈选先,喜欢《横渠四句》,向往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酣畅。而如今,她在基层工作中践行着这份家国情怀。
小时候看《一号法庭》《律政先锋》时,陈选先可能没想到,长大后的自己能在瓯海法院实现梦想。她以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书写司法人文关怀;自制《党务工作宝典》,让党务工作有据可依;开展“送法下乡”,将法治星火点亮阡陌乡间。
“小时候香港的律政剧和金庸的武侠剧,可谓充斥着我的童年。”陈选先回忆道:“我那时很向往能成为女侠,有非常厉害的武功。”彼时看《神雕侠侣》,郭靖掷地有声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击中了她。此后,虽未习得武功,但“为国为民”的道德境界和武侠精神却烙印进了她的生命。加之对法律工作的向往,高考后陈选先义无反顾报考了法律专业并被成功录取。
“我大学过得挺热闹的,打零工然后把赚来的钱用于‘特种兵式穷游’。加入志愿服务社团,参与残障人士关怀和特殊儿童陪伴等活动。”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她也保持着优异的成绩。陈选先大一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年便以法学院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两年的培养考察,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2013年,23岁的陈选先进入瓯海法院刑事审判庭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这位年轻党员很快入选为庭党支部委员,接着又加入院团委和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出谋划策的“青年创意小组”。2019年5月,陈选先调入法院政治部(机关党委)成为党务专员。
那时,她的党建分管领导已在瓯海法院工作了30余年。“他告诉我过往的经验是捷径,但不一定全对。一定要找到源头,就像法院办案要去找对应的法律法规。在我们的党务工作中,也要去找上面发布的政策,这些才是最权威的。”
于是,陈选先开始系统梳理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党组织发布的政策规定,党费计算标准、退休党员干部待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她分门别类地做好摘录归档,慢慢形成了一本《党务工作宝典》。遇到信息更新,她都会及时标注,圈圈画画的就像修订独属自己的“武林秘籍”。后来,越来越多兄弟单位党务干部知道陈选先有一本宝典,便时常致电,互相交流党务问题。
对工作的热爱,离不开同僚之间的友善氛围与默契配合,更源于在工作中收到的正向反馈。刚进入刑庭工作时,担任书记员的她在一次让被告人签送达时说了一句:“你字写得那么好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这其中包含着对其误入迷途的惋惜,也寄托着他能改过自新的期待。“当时也是下意识,因为刑庭接触比较多的是低学历人员,但他有大专文凭。”她补充道。案件办完后,她收到了被告人从监狱里寄来的感谢信,陈选先现在依旧保留着它。后来她调至窗口岗位,依旧保持着人文关怀。面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她总能耐心聆听他们的情绪;有不熟悉路线的老人想去看守所探望孩子,她也格外关照,详细查询路线并叮嘱转车事项。
“我觉得我做的都是小事情,但能够给别人带来一些帮助就很开心。事情越做越小,但是越来越暖。”陈选先说。
在法院政治部,陈选先担任“连片帮村”党建联建联络人。2019年以来,瓯海法院先后结对新桥街道三浃、山前2个社区,帮扶过仙岩街道自力村、泽雅镇双田村、潘桥街道方岙村等8个村,陈选先也常常往返法院和村社之间。从走访结对村的困难群众,送上油米、棉被等生活物资;慰问困难党员,和他们唠唠家常;再到“送法下乡”,向村民开展反诈骗宣传、常见法律诉讼讲解、辅助村规民约修订、设立“侨村法驿”帮助海外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等。各村书记见到她,总是笑眯眯地喊她“小陈”。
有一次,仙岩街道一位村支书邀请法院下乡开展普法宣传。考虑到村里老人较多,且因历史区划调整,多使用瑞安话。陈选先细心地邀请了会讲瑞安话的同事,与她一起开展普法宣传。在确定宣讲主题时,她提出:“我们不要讲太高深的,就讲村民们最常遇见的法律问题,讲得接地气一点。”借贷纠纷、欠条格式、财产继承……那天,他们用口语化的语言解答了村民们最关注的问题。“结束后,有位老奶奶过来拉住我们,说从没听过这样通俗易懂的普法课,让我们下回再来,她在村里等我们。当时我就很感动,觉得普法工作非常有意义。”她说。
瓯海法院在结对帮扶村后,会先进行调研。2021年7月,分管领导与陈选先在走访摸排进村时,了解到仙岩街道自力村工业区时常发生火灾,但由于道路狭窄泥泞,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过,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严重。村里虽有意识修建消防安全通道,无奈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欠缺。于是瓯海法院党组积极牵头,联系另外一家帮扶该村的单位共同出资,为村里修建了消防安全通道。“当年那条路就全部建好了,村里还送来了一面锦旗。”她回忆道。
“我在法院工作12年,一半时间在一线业务,另一半时间倾注给了党务工作。”陈选先说。有趣的是,她的两个孩子恰好分别在这两个时间段出生,仿佛工作与生活的交织。
2022年,瓯海法院的王群英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陈选先接到了参与打造“群英党代表工作室”的任务。那时怀孕6个月的陈选先白天跑工地盯进度,晚上改方案核细节。从墙体拆除到图纸设计,再到工程施工最后文化上墙,不到30天就高标准完成项目竣工。
瓯海法院重视文化活动,定期举行的“法窗月话”文化沙龙,从“黑社会的前世今生”“扣好法袍的第一粒扣子”,聊到汉服的兴趣展示;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家属开放日,组织干警父母们近距离了解子女作为司法干警的日常,对这份职业增添了一份理解与支持。陈选先说:“党建不只限于党日活动,而是一种全员的氛围。它会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法院职能中去。像我们书吧里摆的书,很多都和党建相关。”
在政治部与团委时,策划活动成了陈选先的工作之一。90后的她更关注干警们的实际需求,以创新思维打造特色活动。如模仿热门综艺举行的配音大赛,结合电视剧开展的“第八号解忧当铺”活动等。颇受好评的还有连续开展四年的“亲子暑托”,该服务融入了法治文化参观、模拟法庭体验、司法警察技能课等特色课程,解决干警托管需求的同时,也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爱好阅读的她,2018年至今参加了四届长三角洲马拉松阅读赛,第一年还拿到瓯图站的冠军。后来她在法院里成立了“匀音社”阅读志愿队,其中“十五分读书”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该活动已持续开展了8年,吸引了众多干警携配偶、孩子共同参与,大家完成了265本书的精读打卡。书香建设也给他们带来了意外之喜,一次瓯海法院以团队参赛长三角洲马拉松阅读赛,在4个省份共计112个赛点近千支队伍中,拿下了长三角洲总冠军。
今年,陈选先被调整至法院宣传岗位。从一线业务到党务再到台前笔杆,她觉得虽然做的事情不同,但都在传递“法治温度”。她说:“接下来我希望用文字为法院的司法工作、前沿案例发声。比如群众所熟知的‘马背上的法庭’,背着国徽巡回审判。其实瓯海也有,我们虽然没有大草原,但法官们也会背着国徽淌过泽雅的小溪,希望未来有更多温暖的司法故事被看见。”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