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瓯海打破科学教育边界,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成长

2025-09-17 瓯海新闻网 记者 庄苗苗

2025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生产方式、跨界创新成为时代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传统教育模式的学科壁垒、时空限制与评价单一性日益凸显。学生如何在碎片化信息中构建系统性思维?如何激发探索未知的热情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瓯海以无边界科学教育为突破口回应这一时代命题,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打造“未来教育”“科学教育”新范式。

  目前瓯海辖内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拥有6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4张国家级制造业金名片,已成立58所少年科学院,还入选了国家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试点区、省级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区。瓯海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宏介绍道,“瓯海积极优化校外资源供给,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博物馆群等科学教育资源,创建了128个校园科普场馆,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平台联动搭建全域实践“立交桥”

  无边界科学教育是指以学校为核心,突破时间、空间、师资、学科、评价等界限,整合利用家校社科学教育资源,建构全域、全时、全员、全科、全面的科学教育体系,以适应人对未来学习的需求,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瓯海区科学教育场景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数字农业、工业研学、生态研学等体验实践项目。依托在自然、地理、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瓯海组织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场馆和高科园区等开展参观学习、实地调查、综合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正如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学城中每所高校都拥有适宜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扩展学习的场馆和优秀师资,学校附近茶山还有杨梅、瓯柑等农产品,自然资源丰富。“要让整个大学城成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资源。”秉着这样的理念,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逐步形成“24品”课程群。其中“24馆”,就是让每个学生小学六年能走进温州大学城五所高校的24个场馆,如人体馆、百草园、发绣馆等各类场馆进行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瓯海鼓励学校将常规课、拓展课、社团课、课后服务、课外实践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龙舟竞渡”自制小船比赛现场,校长黄建刚正坐在五年级学生陈轶晟和同学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龙舟”里,奋力向前划行。“划得再快一些,千万不要沉下去……”陈轶晟紧盯着操场上的水池默念着。这条融合科学与美术知识制作的龙舟,是该校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之一。“突破学科边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跨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部副校长王蓉表示,接下来,学校还将持续开发更多融合学科与生活的主题学习项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协同共育织就家校社“科普网络”

  9月13日晚,由52个家庭实验室展位组成的“天桥科学夜市”在瓯海第二外国语学校天桥两侧正式开幕。2.2米高的巨型水稻穗压弯了展台支架、白玉蜗牛在放大镜下缓缓爬行……这场集家庭实验室全国巡回培训会、田野科研大会成果展示与家庭实验室一条街于一体的科学盛宴,吸引近万名观众参与,成为浙江地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最具人气的活动之一。

  来自瓯海的家庭实验室教育成果颇受瞩目。来自瓯海的梧田一中的学生张自清、林晨阳展示自制乐高机械臂,机械臂由三枚电机驱动,分别控制机械臂的旋转、伸缩和抓握等功能。“通过大小齿轮的巧妙配合,我们将电机的力通过控制器实现了灵活均匀的电动控制,这个项目也让我们真正理解机械传动和能量转换的实际应用。”张自清说道。潘桥二小学生沈俊荣和朱君旗向来访的观众详细介绍“水八仙养殖和研究项目”,从“水八仙”的品种特点、生长环境,到学校开展养殖研究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每个家庭都是科学创新的策源地。”省特级教师、家庭实验室计划发起人陈耀告诉记者,“家庭实验室通过瓯越少年科学院联盟学校平台,对区内团结全区5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级少年科学院,对区外联合全国家庭实验室联盟200多所学校,让瓯海成为无边界科学教育的中心区域。”同时,以潮学园国际青少年科学与工程中心为基地,深化瓯越少年科学院与社区的深度融合,实现跨空间的突破,通过创客之夜、瓯越少年科学院欢乐周、科学下基层、瓯海车辆模型甲级联赛等立体的科研平台搭建,实现家校社垂直对接,至今为止对社会开发接待学生达到8000多人。

  本次天桥科学夜市也是瓯海区打造“全域科普生态圈”的重要举措,后续还将推出家庭实验室线上指导平台和系列培训活动。近年来,瓯海区多方共同发力,家校社协同推进科学普及教育。2024年,以菜单化选课形式,在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航模制作、趣味电子等公益课程100余场,培训青少年超4000人次。邀请中国科学院科普演讲团成员走进梧田一中、龙霞实验小学等25所学校举办科普报告会,受惠学生人数达到9700余人次。在南白象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首批开展家庭实验室试点工作,探索开辟科学第二课堂。目前,我区入选中国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区,建成13个镇街科协、30家企业科协、11个院士专家站,51所中小学成立少年科学院或工程院,并实现科普协会社区全覆盖。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