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尊师重道应当坦坦荡荡

2025-09-19 梧田街道纪工委 戴靖烨

2025

来源

梧田街道纪工委

分享

  近日,某校家长群提议集资为教师购买平板电脑的聊天截图引发热议。教师节本是感念师恩的朴素节日,却在部分家长的推动下,逐渐异化为攀比送礼的契机。这不仅折射出家校关系中的功利倾向,也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教育风气构成了严峻挑战。

  莫让感恩教育困于物质化。部分家长群和家委会在教师节等节点攀比礼品价值、送礼金额,既扭曲了尊师重道的本意,也给许多家长带来沉重的人情压力与焦虑,甚至有人感叹“比应付老板还累”。其背后,是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在推波助澜。学校应引导家委会制定“阳光班委公约”,明确禁止众筹送礼、反对攀比之风,推动家长将资源和精力转向更有意义的公益行动——如向山区学校捐赠教学物资。也可倡导学生制作感恩视频、成长纪念册等“精神礼包”,以情感表达替代物质馈赠。如此,既能净化沟通环境、减轻家长负担,也能将攀比转化为精神共建,推动形成廉洁、正向、充满人文关怀的家校共同体。

  莫让家校关系困于功利化。当前,部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呈现物质化、工具化倾向,反映出家校良性沟通机制和规范引导的缺失。这种风气不仅扭曲教育本质,也损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甚至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竞争压力向教育领域的传导,也有学校评价机制与家校互动机制不够完善的因素。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家校互动行为规范,厘清双方权责边界,完善教师评价与保障机制,降低教师对非正常资源的依赖。从而,推动家校关系回归以学生成长为本、相互尊重、清正和谐的本质,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

  莫让尊师重困于“廉风险”。家长群和家委会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照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将少数人甚至个人意愿强加于集体,只会给学校添乱,甚至成为不正之风的土壤。我国尊师重道传统源远流长,其精神内核恰是化解当前困境的文化资源。譬如汉代学生行“束脩六礼”等,皆以精神馈赠为核心,在文化传承中彰显师道尊严。当下,教育监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应主动作为,推动尊师重道回归质朴本真。通过建立教师节活动负面清单,签署“师德自律承诺书”,以制度刚性切断利益输送链条,重塑师生关系的纯粹性。

  加拿大著名学者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这种迷恋若被物质标价所异化,便背离了教育者最初的赤诚。唯有当社会集体放下物质焦虑,让教师节回归一声问候、一个拥抱的纯粹表达,我们才能真正守护教育最本真的温度。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