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姜香,是瓯海企业——温州乐事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独特之处。色泽金黄的姜片、细腻的姜粉以及醇厚的老姜糖......连日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蒸九晒姜汁膏制作技艺传承人、企业总经理龚耀鸿忙着打包,这里的姜制品即将被送往各地药店和特产店铺,让传统技艺滋养现代生活。
“九蒸九晒”工艺,始见于《本草纲目》的记载,需要经过择、洗、晒、蒸、磨、拌、搓等二十二道工序进行加工。每一次蒸制的时间、火候,每一次晾晒的天气、时辰,都会影响姜的品质,每个环节都考验着匠人的经验与耐心。
对于创始人龚耀鸿而言,“九蒸九晒”姜技艺承载着家族记忆。自幼跟随外婆学习熬制姜汁膏的他,1997年放弃出租车司机职业,转行销售农副产品。起初在绍兴卖乌豆酒时,附赠的自制姜糖意外走俏,顾客的回购热情让他看到了传统技艺的市场潜力。2005年,其在松台广场早市售卖的老姜糖冲泡后满街飘香,络绎不绝购买的场景吸引了瓯海区农业部门的关注。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龚耀鸿正式创立品牌。如今,这份古法技艺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其中药企订购占大多数。龚耀鸿始终坚持柴火烧、太阳晒的传统工艺,执着守护这份舌尖上的非遗记忆,“‘九蒸九晒’场地要求高,核心在于太阳晒而不是烘干机烤,我们不会为扩大产量牺牲品质。”
“‘九蒸九晒’是一个九连环,比如蒸的环节要根据生姜大小掌握火候,不能一次蒸透。”龚耀鸿介绍道。蒸制时需搭配陈皮、荷叶、生地、黑豆、薏仁米及祖传中药包等辅料,每次蒸煮三四个小时,每蒸一次都需要重新投料。晾晒则要持续九到十天,期间需频繁翻动老姜,晒出的姜在阳光照射下透出琥珀色泽。经过繁复工序,姜里的姜辣素会转换成对人体有益的姜烯酚,十一斤姜最后只能制出一斤成品。
除了工艺,选料也格外考究。龚耀鸿坚持使用永嘉高山老沙姜,且必须种植在海拔700米以上的沙土里。“这种姜质地硬,抗旱性强,闻起来有一种自然的兰花香味,姜黄素含量高于其他姜,是可以入药的。”他表示。如今随着种植农户减少,他需要挨家挨户收购原料。
依托政府搭建的平台,龚耀鸿辗转各地参赛推广,乐事相农业的“九蒸九晒”姜产品名头越来越响,先后获浙江省第五届“妈妈的味道”活动优胜奖,2024年度瓯海区十佳旅游商品等荣誉。今年更是销量翻番,来自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客户也慕名前来订购。
“这个技艺是我们祖上传下来,没有断代,所以我们的工艺链是齐全的。我们不怕麻烦,一定要做到位。”作为第五代传承人,他正计划建设非遗体验基地,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再添“一把火”。从松台广场早市的飘香姜糖,到如今远销海外的姜茶精品,这个扎根瓯海的品牌用二十年时间,让传统姜制品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