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某个周日下午四点左右,我驾车沿福州路往瓯海大道方向而去,在河西路口被堵住了。红绿灯一直在变化,车子纹丝不动,瓯海大道高架桥就在眼前,却奈何不了。有的车子向右拐进蟠龙路,绕道温州南站西广场,我灵机一动也跟了进去。哪知道此时正是动车进站的高峰期,之所以堵车也是这个原因,我后悔不已,感觉自己陷入了泥潭,无法驶出,只能以蜗牛般的速度慢慢离开。
在堵车中,我们失去了对时间和进程的控制。我们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只能被动等待。现代人在社会机器、工作压力和人生轨迹面前的无力感、失控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焦虑,甚至会让人对着空气破口大骂。
堵车是我们的日常困境。我们被成百上千的车辆和人包围,进不得也退不去,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交流。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金属盒子”里,与外界隔绝。这或许是现代人在人群中的深刻孤独感——看似紧密相连,实则原子化生存。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汽车驾驶人数量5.15亿人。如今只要有路的地方就有车,路宽的地方开汽车,路窄的地方骑摩托车。城市人群集中的地方,除了深夜,无时无刻不塞满汽车,尤其是医院、学校门口更为夸张。
计算好路上正常行驶需要的时间,提前十分钟出门,结果其他车辆发生事故,三车道只剩下一条,道路成了漏斗,车子都往唯一的道上钻。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急得不停地按喇叭,无奈之下只好向相约的人解释堵车。无论是什么场合,约会、上班、上课,问为什么迟到,九成的人会说是堵车。有的可能是借口,但大部分是真实反应,此乃普遍现象。
现代城市和交通系统是人类理性规划的巅峰之作,旨在实现最高效率的流动。然而,堵车正是这个精密系统失控的体现。它隐喻着无论我们的计划多么周详,系统内部微小的扰动,一个事故、一次变道,甚至一次刹车,都可能引发全局性的瘫痪。
堵车后,加塞、抢道、不让行比比皆是,否则就钻不进那个漏斗。对每个司机来说,自己的选择都是理性的,是为了更快到达目的地。但当所有人都采取这种“理性”行为时,结果却是集体的非理性——所有人都被困在原地。这完美隐喻了现代社会中的“公地悲剧”和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说到堵车,驾车人对两个时间点特别敏感。一是早晚高峰期。孩子集中时间上学,上班族集体出门,大家都集中在路上,早高峰因此出现。傍晚要下班,晚高峰出现了,天天如此,双休日亦不例外。二是春节和国庆假期的高速公路上,不堵不成节,尤其是头尾几天。最可怕的是那一年春节,高速公路冻成冰路,车子被滞留其上,无法驶出,酿成灾祸。堵车强制我们停下来,在一个人人都在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社会里,堵车提供了一个罕见的、非自愿的“暂停”时刻。它迫使我们面对自己,可能引发对生活方向、人生意义的反思。这趟原本为了到达某地的旅程,本身变成了一种存在状态。
我不喜欢被堵在路上,进而影响情绪。无论去哪里,我总是提前一大段时间出门。我上班一般情况下遇不到高峰期,六点半就驾车出小区,七点未到即达单位。下班时坐在车上,首先打开手机导航,看选择哪条路合适。我接送孩子上学和外出学习,几乎不迟到。又比如去医院,宁愿早到等待,也不愿意在路上后悔迟到。
我被堵在路上最长的一次是十几年前在川西二郎山的318国道上。前面发生重大事故,我们旅游车无法过去,也无小路可行,只能干瞪眼等待。而我对此无感,车子被堵了多久,我就在车上睡了多久。堵车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它能激发出人最好的品质,如耐心、忍耐,和最坏的品质,如愤怒、攻击性。“路怒症”就是压力下人性失控的缩影,隐喻着文明表象的脆弱性。
几年特殊时期,瓯海大道上很少堵车,大家没事待在家里。过后,各地大力发展经济,效果显微。某天发现瓯海大道非早晚高峰也堵车了,说明经济发展的速度快起来了。高密度的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往往伴随交通流量增加,区域经济活动频繁会导致车辆使用需求上升,进而引发拥堵。商业繁荣区域因人流、物流集中导致交通压力增大,说明消费需求增长,人口流动性强,大城市人口集中加剧通勤压力。
总是有人在质问,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改善堵车状况。车道就像社会阶层,有的人可能出生在“慢车道”,努力想挤进“快车道”,但发现快车道也堵死了。特权阶层或许有“应急车道”可走,而大多数人只能在原地挣扎。它隐喻着社会流动性的僵化和上升通道的阻塞。
堵车是一个多棱镜,它映照出一个悖论:追求极致的流动,反而导致了极致的停滞;一种困境: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无法调和;一种状态:现代人普遍的焦虑、无力、孤独与被围困感;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系统的脆弱、僵化与不公。
堵车是这个高速运转的、追求效率的现代文明的一个巨大减速带。它强迫我们慢下来,不仅是为了安全,更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看清自己所处的这个系统,以及在这个系统中那个焦躁、孤独却又不得不保持耐心的自己。它提醒我们,目的地固然重要,但被我们忽视的“过程”本身,可能就是生活的真相。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