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随着山系风和机能风穿搭的流行,兼具功能性和场景化的运动休闲外套,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的温州东昊服饰有限公司,凭借其研发设计优势,在机能风外套领域大放异彩。季节交替,服装市场已进入“换季时刻”,生产端更是要快人一步。记者日前在温州东昊服饰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企业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抢抓生产交期。作为一家成立仅5年的服装企业,东昊服饰定位“中高端代工”,坚持把产品做到极致,业绩逐年稳步增长。意大利小帆船、鄂尔多斯等知名品牌背后,都有东昊的身影。
企业展厅
在上个月结束的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上,温州东昊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尹魁带着设计团队参展、看面料,为2026年秋冬产品研发寻找灵感。虽然企业正值发展的第五个年头,但设计专业出身的尹魁已在服装行业深耕20多年,对研发设计和业务熟稔于心。谈及创业原因,她直言,家族经营面料生意,加上自己在这一领域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创业正当时。2021年,温州东昊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主营中高端男女外套代工业务。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因特殊时期客户不提货,亏了100多万元。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这是不可抗拒因素,只要现金流能转动就没问题。”回顾创业初期的艰难,尹魁语气平静。在她看来,坚守就是唯一的答案。
设计是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昊服饰建立了一支8人的设计团队,每年研发投入达400万元。围绕消费者生活场景、户外场景和工作场景,团队不断推出新品,年开发新款超2000个。研发能力的提升不仅靠投入,更靠对市场的敏锐把握。这么多年,即使当了“老板”,尹魁仍坚守一线,经常带着团队到上海、西安、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逛市场、做调研,及时捕捉消费趋势变化。“我们的研发能力不输头部工厂,强项在于面料研发,目标是打造极致单品。”对自家工厂的研发能力,尹魁信心满满。强研发战略,为企业打开增长空间。目前,东昊服饰与10多个品牌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年产休闲外套超10万件。
线下销售下滑、消费者趋于理性,这是当前服装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谋变,正在成为服装行业的现实课题。面对市场变化,东昊服饰选择“三条腿走路”发展战略。第一条腿是男女装并举。2021年创业后,尹魁决定男女装一起做,看中的正是女装市场的增量空间。“我们做过调研,男士买一件衣服,女士要买七件。”她分析,女装市场空间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因其流行趋势不断变化,迭代速度很快。多年来,东昊服饰女装板块订单量呈递增态势。
第二条腿是线上线下客户齐发力。依托从面料采购到成衣制作的全链条响应能力,东昊服饰不断拓展线上客户,包括品牌和主播,积极适应客户在电商渠道的需求,提供“小单快反”的灵活服务。“我们自己抓研发、采购和生产,执行力强,交货周期短,在面料充足的前提下,交货周期只需15-20天。”企业生产总监胡小勇透露,企业有一半订单采用“小单快反”模式。第三条腿则是布局现货渠道。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按季生产、按时清仓”的行业惯性开始被打破。许多企业都在研究更有科技含量的面料,以及动态补单的新模式。作为代工厂,东昊服饰常年都在开发新品。在客户选款之余,企业以女装为主开展自主选款,并开发生产小量现货,直接将现货销售给品牌。这种模式不仅省去客户的订货环节,也为企业增加销量。
走进东昊服饰的生产车间,自动裁剪、激光切片、模板绗线等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运转。目前企业拥有7条生产线,并紧盯市场趋势,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布局冲锋衣生产线,准备明年全面发力冲锋衣新赛道,抢占新一轮市场新机遇。
服装市场规模庞大,但规则已悄然生变。“过去我们按季节开发新品,如今是全年持续研发,这就是现实。”尹魁表示。作为一家研发型工厂,东昊服饰始终将产品和研发视为核心,但她也强调,“销售才是关键”。如何打破传统制造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实现从B端到C端的转型,成为企业不断探索的课题。她期盼,政府可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搭建工厂直连消费端的平台,助力优质制造企业精准触达终端用户。下好企业经营这盘棋,既要落子,更要谋势。东昊服饰的长远目标是走向终端、直面消费者,以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与用户数据。“我们希望建立自主品牌终端,实行多渠道战略,同时为员工打造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建设花园式工厂,实现从制造向品牌的跨越。”尹魁补充道。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东昊服饰仍稳步推进生产计划。“我们已经接满明年春夏季的订单,必须在春节前完成交付。”她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专注产品、夯实内功才是立足之本。这句朴实的话语,不仅道出东昊服饰的生存哲学,也折射出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在时代大变局中的韧性与智慧。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