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百年酒香:项春和堂米醴琼的守正创新之路

2025-10-17 瓯海新闻网 记者 陈瑶 陈丹

2025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在瓯海郭溪街道的一条幽深巷弄中,温州市米醴琼酒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此。自1996年创立以来,这里始终酒香氤氲,而其背后的酿造渊源,更可追溯至1886年——“项春和”酱园的问世,开启了项春和堂跨越百年的酿酒传奇。如今,这里不仅传承着项家六代人的酿酒技艺,更承载着温州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六代传人项楚英俯身轻闻发酵中的酒缸,这个动作,项家人已重复了一百多年。氤氲酒香中,时光仿佛悄然凝驻——这正是项家传承百余年的浙南传统名酒,一款凝聚六代心血的浓香型双酿酒。

源远流长:百年技艺的薪火相传

项楚英的身份颇为特殊——他既是温州市项春和堂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更是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牌子,从1886年创立至今,已经传承了100多年。项楚英的话语中透着自豪与责任。项家与米醴琼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项氏先祖项日贤因避倭寇,举家迁居至上河乡宋岙。这里山清水秀,盛产优质稻米,后山溪谷的温湿度特别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繁衍。项日贤把握天时地利,建立“项春和堂酱园,开启了米醴琼的酿造传奇。

项春和堂珍藏着一件传世之宝——清末维新思想家谭嗣同亲笔题写的“项春和堂牌匾。1886年,谭嗣同,这位平生钟爱米醴琼的学者,与项家祖先项公宁先生情谊深厚。为答谢项家的深厚情谊,谭嗣同特为酒坊挥毫题字,赠予“项春和堂”这一墨宝,成为了酒坊传世之宝。如今,这块匾额依然高悬,见证着这项浙南传统名酒在六代人手中的传承与新生。

  项家米醴琼最引以为傲的,是其独特的“五曲秘制”工艺。在项春和堂,有6亩地专门用来酒曲制作,记者在酒曲工场内看到,工人定时用传统竹耙翻动酒曲,保持发酵进度一致。项楚英解释道:“传统的米醴琼是用单一红曲制作的,而我们现在采用多酒曲发酵,使风味更饱满、更丰富。”

  这项传承百年的酿造技艺极为讲究。项家酒坊坚持“秋收制曲,冬季酿酒”的古训,采用五种自制酒曲,经过长达90-100天的古法酿制,再经至少5年窖藏后才能上市。这种独特的双酿技艺,以白酒为水进行二次酿造,造就了米醴琼“酒呈浅黄色或葡萄酒色,清亮透明,酒香芬芳,酒味圆润醇和”的独特品质。

  然而,项楚英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复制传统。“传统的米醴琼放个三五年,颜色会转黑或出现苦味,而我们现在改进的工艺,让酒五年十年后会越来越好,口感会越来越醇和。”这种在传承基础上的品质提升,正是项楚英对匠心精神的新诠释。

  推陈出新:老字号的现代转型

  面对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项楚英带领项春和堂开启一系列创新实践。在产品口感上,他们进行了科学调整。“传统的酒甜度一般在150到200g糖/L左右,我们考虑到健康因素,把酒甜度降到90到110g糖/L,适当往下调。”项楚英补充道。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推出的全新产品——“不熟”。项楚英介绍道:“‘不熟’是我们一个全新的产品,传统酒经过灭菌后,里面的活性成分、益生菌就被杀灭了,而‘不熟’保留了这些成分,口感更丝滑,品质更好。”这款创新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成功出口到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产品包装上,项家酒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在产品陈列室里,可以明显看到包装的升级变化。项楚英表示:“我们与专业团队合作,在传统包装基础上进行提升,让包装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从质朴的传统包装到时尚的现代设计,项春和堂正努力让百年老字号焕发新的生机。

  香飘四海:从温州走向世界

  创新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项楚英欣喜地分享:“我们与泰国中国商会签订了合同,订了三个货柜,即将发货。意大利那边也谈好了一个货柜,主要卖给当地华侨。”米醴琼这缕源自温州山水的醇香,正漂洋过海,成为连接海外游子与故乡的文化纽带。

  更令人期待的是,项楚英正着手打造项家酒坊的非遗体验馆。“我们不仅要向公众介绍项家酒的深厚历史,更要提供现场体验古法酿酒的机会。”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亲身感受传统酿酒文化的魅力,这正是项楚英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深层思考。

  从单一红曲发酵到多酒曲发酵,从传统甜度到健康调整,从灭菌酒到活性“不熟”,从内销到出口,项家米醴琼的创新发展之路,恰是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项楚英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尊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求变,让百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盏历经六代传承的米醴琼,正以其独特的守正创新之道,向世人展示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当酒香穿越时光,当传统遇见创新,项家米醴琼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那坛中美酒,越陈越香,越久越醇。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