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青灯何以照亮四海——从“一盏青灯”到“万千灯火”

2025-10-31 记者 章珈璐

2025

来源

分享

  据中国博物馆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65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2175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33.13%。然而,其中大部分民办博物馆难以运营超过三年。“去年曾有人对我说,恭喜青灯活了5年,期待下一个5年。”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张金成笑着回忆道。

  一家民办博物馆,如何将一场普通市集,发展为“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的8场主题平行活动之一?从“游客全域免票”的开放姿态,到对艺术主理人空间的大幅让利,一切答案或许都藏在它那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口号里:“青灯的朋友青灯见。” 

业态好友常相见

  “青灯赚钱青灯花”是流传在青灯工作人员之间的调侃。连馆长张金成也未能免俗,开市首日,便在踩点时收获了不少“战利品”。

  张金成坦言,许多青灯摊主来此的初衷并不是赚钱,而是进行市场测试,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切磋交流。一寸几時的主理人一寸,便是其中一员。青灯市集尚未落幕,他就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已经在想下一场了”。他的摊位挨着熟悉的手艺人、独立设计师朋友,光是记录彼此玩闹的瞬间就连发了三条视频。一寸说:“我们不是去摆摊的,是为了聚会而摆摊。”

  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于2019年开馆,翌年便创办青灯市集。尽管每年主题各异,但其“生活美学大会”的定位始终如一。所谓生活美学,就是将审美态度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折在瓶里的花、淘来的中古家具,都体现了个人审美。栖息在“美”中,如同在忙碌生活里开辟了一处绿洲,也让人得以保留发现美的敏锐。

  作为浙江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和省级文化产业扶持项目,青灯市集通过春秋两季常态化运营,深度彰显江南水乡文化底蕴与当代生活美学理念,已成为温州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和现象级文化地标。今年更是成为“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8场主题平行活动之一,助推温州城市能级跃升与国际化形象塑造。

  “青灯市集为什么会在春秋两季举办?按照国际惯例,这两季是全世界手工品、艺术品的拍卖季。”张金成解释道。当艺术商家与买手“淘货”归来,部分佳作流向中国,青灯大会衔接该时间点给予的展销平台,让“第一面”有惊艳亮相的可能。正因如此,青灯市集每年都不乏珍品,今年更汇聚了1000多家海内外品牌及工坊,呈现超过28万件匠心之作。

  在青灯,相遇不仅是短暂的市集交会。在过去5年间,平台库已累计近8000余国内外商户主理人。项目组正持续筛选契合的品牌完成实地落地,未来青灯博物馆内预计入驻两三百个艺术主理人空间,结合青灯博物馆的南馆、北馆、桥市、西馆等多个场地,形成艺术社区集群。青灯的艺术主理人空间一期,预计开放60个。

  本次市集期间已有10余位主理人率先入驻,天佑就是其中一员。作为资深书籍设计师,天佑的作品多次获评“中国最美的书”。不管是泽雅的溪石,还是收藏级别的老纸,在他手上都能用来做书。他说:“一本书从拿起来的那一刻就开始阅读了。”不同材质带来的触感、装帧手法营造的氛围,都构成了书籍的独特表达。而在“天佑的书房”,他愿意和每一位来访者探讨。“手艺人有构建社会美学的责任,让大家知道民艺能做到什么程度。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和青灯这一有影响力的平台一起,能让我们双方互相促进。”谈及入驻缘由,天佑这样说。

远近友人潮相见

  浙派古琴传习所是另一处艺术主理人空间,传习所的核心负责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李乐园,她将带领团队常驻于此,开展古琴教学与文化普及工作。蔡瑞碧便是常驻成员之一,她研习古琴已逾十年,得益于先前的工作经历,她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青灯市集开市首日,适逢一群国际友人到访空间,她不仅邀请他们亲手拨弦、感受韵律,还简单地科普起了古琴的历史。“浙派古琴的起源是温州人郭楚望。浙派的音乐特色是微妙圆通,意境上追求轻微淡远,其传统文化底蕴是比较深厚的,未来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它。”蔡瑞碧说。

  吸引更多手艺人、品牌与机构长期驻留,带来更多各具特色活动内容,正是青灯一直期待的。为此,即将启动的“青驻计划”,将为实体入驻的主理人和品牌配套完善的驻留支持体系,推动艺术主理人空间与艺术街区实现深度联动,共同构建一个更具活力的创新文博生态。“温州是千年商港,是‘百工之乡’,历史上的手工艺很发达,包括现在温州的非遗技艺还有很多老先生在传承。”张金成说。以此为基础,青灯大会希望招引国内外有想法的手艺人留下来,也让温州的文化走出去。

  “国际化”是本次青灯大会的又一看点。目前,青灯博物馆内已开辟出三个国际友人生活区,意大利帕加诺德(Paganotto)家族咖啡馆便是其中之一。该咖啡馆在意大利的实体店沉淀了Paganotto三代人的经营,被视为除了家和工作之外的第3个重要的社交场所,时常组织各种音乐会、绘画比赛等。在温州万象城开设中国首店后,咖啡馆凭借“只选用A 级咖啡豆,以传统意式烘焙工艺还原醇正意式风味”的品质坚持,加上定期举办广受国际友人欢迎的活动,迅速赢得了温州老外圈的认可。“目前我们的老外社群有近200人。在新开的青灯馆我们将主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文进行深度交流、组织联谊,计划每月举办一次活动,涵盖不同的传统文化沙龙和生活文化派对。”咖啡馆主理人、海外华侨Henry先生说。

  本次活动中瓯海聘请了俄罗斯安娜女士等6位国际友人作为“瓯海国际传播官”。他们将通过沉浸式体验市集风情,向世界讲述温州故事。“蓝色对于你们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因为在古埃及的文化里,蓝色也是保护我们不受伤、防止嫉妒的。”在蓝染艺术品前,“国际传播官”穆成功停了下来:“也许全世界的文化都有相通吧。”是啊,温州的蓝夹缬和埃及的“蓝眼睛”护身符,或许就像人类文明用不同的方言,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祈愿。  

新朋旧友久相见

  青灯大会每次都会以一两个受邀城市为主题,设立专属展区。本次位于博物馆西馆的“千年窑火一剑倾城”,让龙泉青瓷与龙泉宝剑两大非遗同台亮相,以千年技艺对话当代审美。展品中,哥窑“金丝铁线”的开片纹理自带岁月质感,弟窑“粉青如玉”的釉色温润如江南烟雨,每一件都凝结着匠人对作品的极致打磨;与之辉映的龙泉宝剑,以炼钢、锻刀、锉磨、淬火等28道完整锻打工序诠释“孤品”价值,见证了上千年铸剑史。

  为赴青灯大会,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精选70件精品参与展销,所有展品均出自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之手,其中最珍贵的一把宝剑售价达88万元。为让观众深度感受非遗魅力,展区不仅有剑瓷匠人驻场讲解,每件作品介绍牌上还附有专属二维码,扫描即可直接联系作者,既能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也可洽谈私人定制需求。“龙泉是瓯江源头,与温州共享一脉江水。”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相关负责人提及两地渊源时表示,此前龙泉团队曾赴温州朔门古港学习,对当地出土的“海捞瓷”印象深刻。据悉,本次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专场将持续一个月,诚邀市民与游客近距离触摸千年匠心,将心仪的作品带回家。

  除了新朋友还有老朋友。今年是阿坝第3年赴青灯之约,在过去参展中,已有唐卡、藏棋、编织、藏文书法、藏式歌舞等10余种非遗在此绽放,市民游客得以沉浸式体验地道藏式生活。常相见,滋生了熟悉感。阿坝县文旅局副局长潘蕾笑着说自己时常想念温州的馄饨和瘦肉丸。“阿坝县有非遗项目100余项,部分非遗美食、非遗体育、节庆民俗是比较难带过来的,欢迎大家来阿坝亲身体验。”她邀请道。

  阿坝县城海拔约3300米,距瓯海的直线距离约为2400公里。花9小时下山抵成都,乘飞机至温州,最后辗转至瓯海——这是山海奔赴的距离。展台前,安斗藏香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尼美正演示藏香的制作过程:“藏香的原材料除了阿坝本地生产的藏草药外,还有一部分采自4000米以上的高原。像一些人在城市里待久了,出现生活压力大、睡眠不好的情况,就可以点一个安神香,效果特别好。”首次参展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仁巴多杰,带领着游客将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净黑土,顺应山势纹理塑形成黑陶。其间还迎来了一位专程来阿坝馆的老顾客,只为复购失手打碎的黑陶。

  不管是流动的城市专展,还是因为瓯海结对而稳定常驻的阿坝专馆,青灯市集以“城市走亲”为媒,将远方的故事带到我们身边。正如它那句响亮的口号“青灯的朋友青灯见”,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朋友”在此相遇,带来不同城市的风物与风情,汇聚国内外手艺的灵光与温度。让“一盏青灯”亮成“万千灯火”。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