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在瓯海区潘桥街道,54岁的党员伍建达家中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叠特殊的“勋章”——23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按年份整齐排列,记录着他从2003年至今连续22年的热血征程。49次挽袖,14次全血、35次机采血小板。面对“图什么”的疑问,这位废品回收站工人总是笑得憨厚:“血液能救人,这是世上最划算的事。”

“帮人就是帮自己。”这是伍建达父亲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朴素的家训像种子般在伍建达心中发芽,成为了他为人处世的根。2003年的街头采血车,见证了伍建达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
那天,伍建达正漫步在市区街头,看到一辆献血车停在路边,他有了去献血的冲动。走进献血车,填表、检查、初筛……每一个环节都让他心跳加速。当殷红的血液顺着导管流入血袋时,他在想“不知道自己献完血后会怎么样?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直到不久后收到血液被采用的短信,意识到自己的血液可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伍建达的心里忽然亮堂起来,明白了父亲那句话的真谛——原来帮助别人,真的能温暖自己。后来每次献血,他都坚持“能献400毫升绝不献200毫升”,他总说:“既然身体允许,多一份血就多一份希望。”
伍建达的热血情怀,不仅是个人的坚守,更化作一股温暖的力量,悄然浸润着整个家庭。妻子倪春媚起初总担心他的身体,极力反对他献血。面对妻子的担忧,伍建达一次次耐心地解释,还特意带妻子到血站参观。在丈夫的影响下,倪春媚加入了血站的志愿者队伍,用行动支持他的善举,一句“你去救人,家里有我”,也成为了伍建达最坚实的后盾。
在父亲的感召下,女儿伍思思上大学后,学着父亲的样子走进了校园献血站,宣传讲解“科学献血”知识;儿子伍博炜在学校也加入了校园志愿者队伍,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今,在伍建达家的饭桌上总少不了“公益话题”:女儿分享学校的义卖活动,儿子讲述社区的敬老服务,妻子则盘算着给邻里的孤寡老人缝件棉衣。曾经那句“帮人就是帮自己”的家训,早已融入了这个家庭的日常,一家人用行动诠释着“公益是场温暖的接力”。

除了参加无偿献血,伍建达有空还会去血站做志愿者,参加献血中心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鼓励他人参加无偿献血。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章、省级优秀共产党员……22年的奉献,让伍建达收获了无数荣誉,而他最珍视的,还是孩子们说的那句“爸爸,你教会我怎么爱人”。“记得2015年入围‘浙江好人’时,我女儿在日记里写‘父亲的血是热的,心是暖的’。”伍建达说,这句话,成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热血;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只有辈辈相传的向善之心。伍建达说,最好的家风就是将善意融进日常,让奉献成为传承。让文明的家风跨越代际、走向大家,为文明社会注入持久而温暖的力量。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