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在瓯海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1)丨 一个会赋能一座城,看青科会与瓯海的“增量密码”

2025-11-13 瓯海新闻网 记者 张闻哲

2025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瓯海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杆的关键五年。即日起,瓯海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在瓯海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专栏,通过民生视角深入展现瓯海各大领域的发展成就,讲述个体与城市共成长的温暖故事。

  日前,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瓯海区人民政府、温州医科大学三方签约共建FGF(生长因子)集团,为温州“FGF之城”建设再添引擎。这项重磅合作在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上敲定。每一年的青科会都会带来利好消息,这恰恰揭开了瓯海与青科会深度契合、协同发展的“增量密码”。

  作为青科会核心承办地,“十四五”期间,瓯海持续借势发力,截至目前,已推动332项青科会成果落地转化,居全市首位。孵化企业89家,总产值近20亿元,在生物医药、数据安全、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从“0到 1”的突破与“1到 N”的跨越。

  生态构建:从流量红利到发展增量

  过去五年,一批批科技型企业在瓯海扎根成长。

  在2025青科会平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叶志镇分享了其团队的突破性进展。

  回溯到2021年,叶志镇领衔创立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短短几年时间,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在今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斩获全国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五年里,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挖”出科创企业,还将“挖”出千亿级中国新材谷,这与青科会搭建的平台功不可没。在企业扩张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快速响应其场地需求,以“政策扶持+ 资本加持+ 产业成长”良性循环,助力企业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得知需求后,我们着手做好场地衔接和服务,确保产能顺利扩张。”大学科技园企业发展部副经理周祥表示,青科会带来的完备生态构建,助推锌芯钛晶成功荣登温州首个研究院孵化的亿元项目。

  为了让青科会流量变发展增量的完整生态闭环,瓯海还推出“一器一园一基金一城一中心”模式,以青科基金为资本抓手、青科孵化器为转化载体、青科创业园为产业化空间,形成从成果筛选、投资孵化到规模发展的全链条服务,实现瓯海与青科会“双向奔赴”。

  一系列“真金白银”优惠政策相继推出,为企业减负赋能;工商税务登记、人才引进、专利申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则为企业打通发展堵点,让创业者心无旁骛投身创新。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青科创业园已有企业421家、高新企业46家、规上企业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比“十三五”末增加了258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科技型企业。

  企业跃迁:“0到 1”再到“N”

  这五年,瓯海区核心发展赛道不断拓宽。

  在中国基因药谷展厅,生长因子药物、细胞治疗制剂等“瓯海造”科创产品琳琅满目;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经过精密加工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成品整装待发,即将供应给国内多家知名电池企业……青科会,让一家家企业与瓯海结缘。

  中国基因药谷是温州市首个生物医药领域“152”工程,也是首个由本土院士李校堃领衔打造的重大科研转化平台。2019年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高校专家关于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困境的讨论,与瓯海寻求产业升级的需求形成共鸣。2020年,中国基因药谷正式启动建设,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及其团队为核心,聚焦“生长因子+”主线,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临床于一体的全链条平台。

  随着细胞生长因子药物与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四大“国字号”平台落地,如今已在药谷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科研链条。去年6月,李校堃团队牵头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里是一片能成就人才的热土,适合敢于创新、能够挑战、创造未来的每一个人。”李校堃说。

  “十四五”期间,基因药谷沿着青科会的时间轴不断成长,如今已集聚411家生态企业,储备412个药械管线,带动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300亿元。这里正成为温州建设“FGF之城”主阵地,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与青科会共成长的,还有中国(温州)数安港数据安全产业的顺势发展。202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以“九个一”框架谋划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瓯海敏锐把握机遇,联合市数据局打造中国数安港,以“数据安全”为核心发展产业集群,为AI产业筑牢根基。

  2025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中国数安港联合相关部门编制的《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合规指引》发布,这是国内首部聚焦AI模型开发全流程的合规指导性文件。有了“安全盾”,数安港迅速成为企业集聚的“强磁场”。

  今年以来,数安港新增上海蓝聪等10个企业总部,落地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室内无人机等11个项目;2025年数安大会上,38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瓯海。目前,这里已集聚超800家生态企业,构建起覆盖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示范样板,这一切的发展中彰显青科会的“溢出效应”。

  人才集聚:从“新面孔”到 “老面孔”

  这五年,瓯海聚才用才的磁场越来越强。

  从青科会的新面孔变成老面孔,从参会者变为召集人,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侴术雷把根留在了瓯海。2021年,他从澳大利亚来到瓯海发展,受聘担任研究院院长,带领团队在青科创业园启动钠离子电池普鲁士白千吨正极材料产线项目。如今,该项目的前沿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

  “政府不仅协调解决了实验室场地,还帮团队成员办理人才认证、落实子女入学,没有后顾之忧。”侴术雷说。像侴术雷这样的“新瓯海人”在不断涌现,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的博士生张杭就是其中之一。他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一路跟随侴术雷来到瓯海,成为团队的一员,每年也会从青科会中汲取“营养”,他说,“去年是万有引力π发言人,今年作为联络员沟通联系科学家,每一次参与都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与张杭一样循着顶尖专家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来到瓯海。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瓯海围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赛道,选聘“科技副总”93人,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惠及企业24余家,全年累计评选F1及以上人才145名。这些人才的落地,不仅是瓯海新跃升的澎湃动力,也为瓯海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瓯海区数安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丁若菱形象地比喻,“青科会就像红娘,促成各方第一次相识,第二次相知,第三次合作,最终扎根落地温州。”

  办好一个会,赋能一座城。从一场盛会到一种常态,从流量红利到发展增量,青科会已成为瓯海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十五五”时期,瓯海将继续以青科会为支点,撬动全球科创资源,让更多科技之花在这片热土绽放。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