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山根游走正当时

来源:瓯海新闻网  春雨
2023年02月02日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是宋人欧阳修在南郊园林中游春,感受和暖春风的描述。今天下午,我们也游春“南郊”: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村。

  我们的汽车在“城门”外停下,映入眼帘的是青砖装饰的“城墙”,石板铺就的路面,古老的亲水埠头,河泥船、小船儿,犹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尽管第一次来“山根”,其场景却有似曾相识的印象。我们入“城门”,游走在村间小路,河流两岸,或走进“活着”的古老民居,或驻足观赏蔓藤花草,或凝神注视小桥流水,或细细品味时尚活力。若问有何感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春草堂里,茶已沏好,纸正展开,墨以备忘。一个名称,独具匠心。“山村音乐艺术小村”,“山根”旧称,乍看土里土气,然而他们不厌旧,不求洋,执着庚续。其实,山根是该村所处方位最直观的刻画,最形象的表述,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受,蕴含着有山有水的灵秀。“音乐艺术”,颇具时代感、文化味。山根村原本与温州不少村落一样,没有突出的产业、文化和资源的优势,村庄渐趋“空心化”。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导入多元业态,融入音乐艺术,打造时尚消费,使其在复古中焕发出时代的活力,因而成为温州首个“标志性旅游集散综合项目和古村落景观项目”。

  一幅旧图,昭告今昔。在临河的一堵墙体上,悬挂着一幅巨型的“改造前的村庄旧貌鸟瞰图”。画面上,房子横七竖八,密集无序。一些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村庄内的乱象,我觉得与那些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的村落,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呈现在眼前的是山水环绕,闹中取静,野趣与时尚相融,是一处“生活艺术家”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美食、美宿、美声、美物多元化的业态,这里有原创艺术、音乐沙龙、共享聚会空间,白天黑夜都有不同好玩的内容。

  一首村歌,勾起乡愁。“停下,歇一歇;看看,儿时的路。是否还是那条石板路,土墙木柱,桥旁古树,轻巧的小船在游走,记忆中的炊烟,袅袅娜娜,多像母亲慈爱的手,飘荡在村庄的上空……”这是我本科班同学、作词家张洪国先生为山根小村量身定制的村歌——《小村的记忆》。我不会唱歌,念着歌词。儿时的记忆,顿时泛起。老家在牛桥底,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七间的大宅,住着六户房族,我家在西边间。门台外两米左右,横亘着一条弯弯小河,对岸是青青的田野,远眺是巍峨的大罗山。清晨的袅袅炊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包产到户的经历,行走在泥土路或石头路上,仍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和谐,简直如春风飘入心房!《小村的记忆》,更应是泛意义上的村歌。

  一派景象,令人神往。山根村在此次蝶变中保留了7幢明清建筑、4幢民国建筑、120幢上世纪60-80年代建筑。他们以“保护”为出发点,就地取材,而且把拆下来的木材、砖瓦、石板等旧材料整理后,再予利用。通过修旧如旧,尽可能地保留和展示村庄原有风貌和内在肌理。修葺一新的房屋,错落有致。同时又导入大量新的元素,民宿、咖啡馆、艺术院,颇具个性。缓缓流淌的小河,从村中穿越东西。山根,处处透露着流光溢彩的艺术和自然和谐的神韵。自“正式开村迎客”以来,声名鹊起,各方客人纷至沓来,特别是节假日,游人如织。山根,已成为“旅村融合”、活力四射、方兴未艾的成功案例。

  一宗案例,值得深思。这些年,一些地方兴起了“大拆大建”的热潮,有人曾对“白天拆民房,晚上拆祠堂,一边废旧名,一边建新房”,讽为“斩草除根”说。然而,山根村则以超人的定力和智慧,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旧村改造之路。在名称上,既庚续老地名,又增添文化味;在思路上,既保护古建筑,又导入新元素;在举措上,既坚持微改造,又追求精提升。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瓯海山根的做法,就是成功地把理论与实际贯通,把“天线”与“地气”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旧村改造的生动而翔实的案例!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