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尝笋遐想

来源:瓯海新闻网  春雨
2023年02月03日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白居易《食笋》诗是对竹乡的描绘。瓯海区瞿溪街道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近些年,这里还举办“节节高”笋文化节。瞿溪竹笋以其“色白、体肥、味甜”,名声大噪。今日老友相约,走瞿溪,看竹海,尝笋宴。

  瞿溪,有山地30平方公里,毛竹资源丰富。我们驱车到瞿溪大岙村大岙农家乐前停下,举头望去,高低绵延的山峦,竹林似海,如同翠绿的波浪起伏。从船舫岭古道拾级而上,走进竹海,密密麻麻的竹叶,坚韧挺拔的修竹,给人带来山水清奇、涤净俗尘的体验。每当春回大地时,竹林里,一个个裹着厚厚的毛茸茸笋衣的笋子,钻出石缝,穿过土层,露出尖尖的锥子似的“脑袋”,迎着阳光,吮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据说,清明前后下雨的夜晚,竹林里甚至可以听到拔节的“嗖嗖”声响。众所周知,笋是嫩嫩的,脆脆的。然而,当它“脑袋”遇上石头时,竟像大力士般,把压在头顶的石头掀开推翻,而且是那么的顽强不屈,那么的毅然决然。“清明一尺”,是指竹笋在春天里破土而出,强劲成长。竹笋生长过程是缓慢的,在前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数百米,而竹萌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它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6周时间可以长到约15米。厚积薄发,人生亦然。

  曾有人这样感叹:“春天的味道,唯有春笋不可辜负。”宋人苏轼有诗云:“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当天的午宴,满桌子清香。春笋黄鱼红烧、笋块咸菜汤、笋片冷拌等,样样香嫩清脆,道道美味爽口。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在“吃”上愈发讲究,食材最大的要求,自然就是一个“鲜”字。“依时而食”,没有比春笋更能说明的食材了。等春雷,候春雨,就是为了这一口鲜。况且春笋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开胃消食、排除毒素,清热化痰、护肝养颜等功效。春笋作为“菜中珍品”,备受青睐,更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歌咏。白居易赞竹笋“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杜甫则云“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宋人苏轼“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黄庭坚“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清人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食笋历史,源远流长。在商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诗经》记载:“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说明人们食用竹笋已有近3000年历史,而且被誉为宴席上的山珍。《尔雅》:“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明确肯定竹笋的食用价值。西汉时期枚乘在《七发》中刊出他认为最好吃的九道菜,其中之一就是“雏牛之腴,菜以笋蒲”。“尝鲜无不道春笋”,唐太宗李世民特别爱吃春笋,每逢春笋上市,便召集群臣吃笋,即“春笋宴”,他还用象征国家繁荣昌盛,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史称中国最清明王朝的宰辅将相群英会,唐太宗“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纳谏如流,唯才是举”,君臣关系极为融洽。

  春笋,兼具食用与观赏,既能解口腹之欲,又凸显人格品德,更给了我一次特别的感受,无尽的遐想。但愿我们的生活美若春笋,回味无穷;我们的后辈,坚毅顽强,厚积薄发;我们的祖国,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